返回首页

卧式齿轮泵零件图和装配图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7-21 15:44   点击:182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卧式齿轮泵零件图和装配图

第一个就是有杂物吸入油泵内,使进油阀内钢球不能恢复原位造成的;这就需要平常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好液压榨油机的保养工作,定期的对液压油进行过滤或者更换。

第二点就是低压泵内有空气进入,这属于操作上的失误,这个就需要对齿轮泵油管进行拆除,然后启动液压榨油机.使出油管出油.再重新复位。

第三点就是油缸内的油封损坏,这种情况一般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磨损造成的,只需要更换一个新油封就可以了。

第四点就是压力损坏显示不出压力是否上升,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是人为造成的,因为有的用户想加大压力使榨出的油多点,就把压力调整到60Mpa以上,超出了我们规定的55Mpa压力,是非常容易损坏压力表的。

二、卧式齿轮泵装配图

齿轮泵哒哒响声越来越大原因是

①齿轮泵与联轴器的连接因不合规定要求而产生振动及噪声。应按规定要求调整联轴器。

②因油中污物进入齿轮泵内导致齿轮等部件磨损拉伤而产生噪声。应更换油液,加强过滤,拆开泵清洗;对磨损严重的齿轮,须修理或更换。

③齿轮泵内零件损坏或磨损严重将产生振动与噪声:如齿形误差或周节误差大,两齿轮接触不良,齿面粗糙度高,公法线长度超差,齿侧隙过小,两啮合齿轮的接触区不在分度圆位置等。此时,可更换齿轮或将齿轮对研。同时,轴承的滚针保持架破损、长短轴轴颈及滚针磨损等,均可导致轴承旋转不畅而产生机械噪声,此时需拆修齿轮泵,更换滚针轴承。

④齿轮轴向装配间隙过小;齿轮端面与前后端盖之间的滑动接合面因齿轮在装配前毛刺未能仔细清除,从而运转时拉伤接合面,使内泄漏大,导致输出流量减少;污物进入泵内并楔入齿轮端面与前后端盖之间的间隙内拉伤配合面,导致高低压腔因出现径向拉伤的沟槽而连通,使输出流量减小。对上述情况应分别采用以下措施修复。拆解齿轮泵,适当地加大轴向间隙即研磨齿轮的端面;用平面磨床磨平前后盖端面和齿轮端面,并清除轮齿上的毛刺(不能倒角);经平面磨削后的前后端盖其端面上卸荷槽的深度尺寸会有变化,应适当增加宽度。

三、卧式齿轮油泵装配图

一、油泵安装说明

1、泵安装的好坏,对泵的平稳运行和使用寿命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安装校正工作必须仔细地进行,不得草率行事。

2、泵吸入管的安装高度、长度和管径应满足计算值,力求简短,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如弯头等);并保证泵在工作时,不超过其允许汽蚀余量。

3、吸入和排出管路应该有支架。泵不允许承受管路的负荷。

4、安装泵的地点应足够宽敞,以方便检修工作。

二、油泵安装顺序

1、将机组放在埋有地脚螺栓的基础上,在底座与基础之间,用成对的楔垫用校正用。

2、松开联轴大,用水平仪分别放在泵轴和底座上,通过调整楔垫,校正机组水平,适当拧紧地脚螺栓,以防走动。

3、校正泵轴和电机轴的同心度,在联轴大路外圆上,允许偏差0.1毫米;两联轴器平面的间隙应保证2~4毫米,(小泵取小值)间隙要均匀,允差0.3毫米。

4、在接好管路及确定电动机转动方向后,再接上联轴器,并再校核一遍轴的同心度。

5、在机组实际试运行2~3小时后,作最后检查,如无不良现象,则认为安装合格。在试运过程中检查轴承的温度和振动情况如下:

6、在安装过程中,为防止杂物落入机器内,机组的所有孔眼均应盖好。

7、为防止管线中杂物进入泵内,对新安装的管线,在泵胶应装设过滤器,其有效截面应大于吸入管截面的2~3倍。

油泵是一种既轻便又紧凑的泵,有直列式、分配式和单体式三大类。油泵要有动力源才能运转,它下部的凸轮轴是由发动机曲轴齿轮带动的。油泵提出了一种具有一个由含铝材料制成的外壳的油泵和设置在该外壳中的可运动的模制件,其中,该可运动的模制件至少部分地由一种可烧结的、至少包含一种奥氏体的铁基合金的材料制成,并且其中由一种可烧结材料制成的该模制件具有一个至少为该外壳的热膨胀系数60%的热膨胀系数。

四、卧式齿轮油泵部件测绘分析

选择哪一种旋转方向要做到大油口为吸油口,小油口为排油口。

五、卧式齿轮泵工作原理

内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是内外齿轮节圆紧靠一边,另一边被泵盖上“月牙板”隔开。主轴上的主动内齿轮带动其中外齿轮同向转动,在进口处齿轮相互分离形成负压而吸入液体,齿轮在出口处不断嵌入啮合而将液体挤压输出。

支撑块浮动式内啮合齿轮泵,内外齿轮均采用修正渐开线齿形,用活动月牙板将高、低压腔分开,并在径向形成压力补偿,使得内外齿齿顶与月牙板之间形成几无间隙的密封,轴向动补偿盘则保证轴向间隙的良好密封,使得该泵的内泄漏减至最低。

低压12Mpa、中压21 Mpa、高压33 Mpa。此结构容积效率高、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他适用于输送各种轻质、挥发性液体,直至重质、粘稠液体,甚至半固态液体。

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油脂、涂料等行业。

扩展资料

由于这种独特结构,所以特别适用于输送粘度大的介质,粘度范围为:0.2-1000000cp。

1、内啮合齿轮泵可反向输送,只要更换电机转向即可;

2、内啮合齿轮泵泵体可转向,进出口位置成直角,便于选配进出口位置;

3、内啮合齿轮泵在泵体、端盖、轴承座间都有连接方便的保温或冷却介质的进出接口。

4、内啮合齿轮泵具有:存在困油现象、输送平稳、效率高、噪音小,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

参考资料来源:

六、卧式齿轮油泵工作原理

齿轮泵工作原理:两啮合的轮齿将泵体、前后盖板和齿轮包围的密闭容积分成两部分,轮齿进入啮合的一侧密闭容积减小,经压油口排油,退出啮合的一侧密闭容积增大,经吸油口吸油。

齿轮泵的分类:齿轮泵是利用齿轮啮合原理工作的,根据啮合形式不同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

七、卧式齿轮泵装配示意图

一是齿轮泵本身存在质量缺陷,齿轮泵泵轴材质及热处理不好,强度不足造成使用中出现泵轴断裂,泵轴选用的材料一股为40Cr材质,热处理50HRC。

二是齿轮泵安装时位置有偏差,同轴度不好、配合过紧、用固定螺栓硬拉固定等,使齿轮泵在工作中受到较大的径向力、轴向力等,造成泵轴在使用中出现断裂。

三是齿轮泵长时间超负荷运转,瞬间压力过高,出油口堵塞,安全阀失效所致。

四是齿轮泵浮动轴套不同心、齿轮泵烧死,造成泵轴折断。

八、卧式齿轮油泵装配示意图

1、拆下原机器的部分零件:拆下齿轮室盖,凸轮轴上带有高压泵凸轮,现在将它拔出,换上没有高压泵凸轮、但轴的外端带有锥面的凸轮轴。

2、安装至可装置提早器油泵的齿轮室盖上:将原齿轮室盖上的调速衔接杆、高压油泵等安装到可装置提早器的齿轮室盖上。在装高压油泵时,三个固定螺栓暂不拧紧。

3、装提早器:将凸轮轴锥面上的键槽转到朝上的位置后,装入半圆键。把提早器上有凸轮的一端朝向凸轮轴锥面,将孔中的键槽对准凸轮轴上的键装入,把高压油泵向外拉出1-2毫米,提早器可以向内推到位。

4、从头调整供油提早角单缸柴油机已经装置了供油提早器,就不应该是本来的提早角了。科学的计算和试验证明:定在每分钟1000转时比较合理,由于转速逐渐提高后,提早器会主动逐渐添加提早角。这每分钟1000转时的提早角,应为12度。

九、卧式齿轮油泵泵体零件图

你好,油管拧扣机液压泵内部结构如下:

1. 泵体:液压泵的外壳,通常由铸铁或铝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2. 泵轴:连接液压泵和电动机的轴,负责将电动机的转动传递给液压泵。

3. 叶轮:位于泵体内部的旋转部件,通过旋转产生液压力,推动液体流动。

4. 壳体:固定叶轮的部件,通常由铸铁或铝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5. 滑动轴承:支撑泵轴的轴承,减少泵体和泵轴之间的摩擦。

6. 进口阀:控制液体进入泵体的阀门,通常为单向阀,防止液体倒流。

7. 出口阀:控制液体从泵体流出的阀门,通常也为单向阀,防止液体倒流。

8. 液压油箱:存储液压油的容器,保持液压系统的液位和温度稳定。

9. 液压油滤器:过滤液压油中的杂质和污染物,保持液压系统的清洁。

10. 液压油冷却器:冷却液压油,防止液压系统过热。

11. 液压缸: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用于推动油管拧扣机的运动。

12. 操作手柄:用于控制液压泵的启停和调节液压压力的手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