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甑锅制酒过程(白酒装甑方法)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26 17:09   点击:25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甑锅制酒过程

过去白酒酿造用木甑、天锅配合进行蒸馏白酒;现在用白钢甑锅、冷却器(水冷、风冷)配合蒸馏白酒。

两者区别不是很大,原理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把酒蒸汽冷去下来。

对于酒质是否有影响,在清香、浓香、酱香几大香型看影响不大,主要看流酒温度都能得到控制。

水冷还是风冷的现代冷却器都是可以调控的,类似蛇盘管的原理。操作简单

对于过去的天锅冷凝,要换水,换冷水,操作不方便,天锅在甑锅的正上方,没有过容导管。酒蒸汽冷却面积小,冷冷却速度慢。易跑酒(酒蒸汽)。

2. 白酒装甑方法

白酒是靠蒸馏而得的,将酒醅装到甑上,缓过蒸馏,通过冷却器就可以蒸馏出白酒,开始流出的是酒头,度数比较高,最后流出来的是酒尾,度数比较低。

3. 酱香酒上甑的工艺

 首先,发酵池温度恒定,一般为地底做,冬暖夏凉,比较适合发酵,发酵池子设计的原则是出料轻松,入池方便,池子可以设计成地下、半地下、地面以上三种结构。再就是发酵池要做好防漏,至于大小的话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做。

  另外就是分类型制造发酵池,根据白酒香型不同进行的,下面简单介绍几种。

  1、酱香白酒窖池是石头窖池内壁,窖底依旧是老窖泥。

  2、清香型白酒窖池多选择地缸发酵,也有用窖池的,窖池为瓷砖做面的窖池。

  3、浓香白酒窖池是泥窖,窖泥经过加入营养物质、菌种培养后,挂在窖池内壁上,提高白酒质量,就是人工老窖。

  

  需要留意的几点:

  1、修建高度取决于你当地水文情况,要修建高度至少考虑到四十年一遇的洪水高度;

  2、窖池在一定程度上是地面夯筑的,而不是平地挖出来的,因为窖池的底温决定你的发酵温度,发酵温度适宜,发酵效果越好,平地挖出来的,窖池底温比平地夯筑的要低很多;

  3、修建窖池应筑成碗状,即上口较大,下底较小的窖池,这样更利于发酵;

  4、还要考虑你的配套设施,比如酒甑大小,起重设备,发酵物提取操作的难易程度,场地限制条件等诸多因素。

4. 酿酒老五甑工艺流程

你描述的情况都有。

浓香型以地域不同,酿酒方式方法不同。它们之间并不冲突。五粮型(多粮型)也可以原窖法、跑窖法。单粮型可以原窖法、跑窖法。老五甑是原窖法里面,回糟、粮醅同一个窖池发酵。原窖法、跑窖法多是回糟一个单独窖池发酵,粮醅单独一个窖池发酵。

5. 做酒上甑要注意哪些

1、酿酒原料:无论是现代酿酒还是古法酿酒,对原料的选择要求都是一样的,即要求新鲜、饱满、无虫蛀,无霉变。

2、对原料的处理,除大米、糯米外,可粉碎后加辅料、加配糟发酵,也可整粒蒸熟发酵。

3、酿酒的过程基本是:原料→浸泡→初蒸→焖粮→复蒸→摊凉→加曲→装箱培菌→配槽→装桶发酵→蒸馏→成品酒。

4、生料酿酒成败的关键在于酒曲 ,这种酒曲既要能将生淀粉转化为糖,又要同时将糖转化为酒精,而且还要保证有较高的出酒率和较完美的口感。

5、酿酒采用固态发酵、固态蒸馏的方法进行。一口大灶上架一个大铁锅,把酒倒进铁锅,放上酒甑,再架个加满水的大铁锅。

6、蒸酒时火要匀火,柴要硬柴。蒸酒时要注意观察火势大小,不时用手测测天锅水温,水温不继上升,大概到三十度时就要舀出来,重新注入凉水,否则就不能起冷凝作用。大概换五六锅水,酒就烤得差不多了。

6. 酒甑子制作方法

怒江“布汁”。“布汁”是傈僳语,指小甑子蒸出来的酒。世代生活在怒江大峡谷的傈僳人都是秉承祖法酿制布汁酒的高手。到了粮食收获之后,家家户户都要用苞谷、小麦、高粱、籼米和稗子等原料酿制布汁酒,这时,四处弥漫的酒香就成了傈僳村寨在风中飘扬的旗帜。布汁酿制的过程是所有白酒中最原始、最原生态的——首先,采集大峡谷里的一二十种野生植物,经过剁、舂、筛、配料、制形、发酵等复杂的过程,自制成酒药;接着,煮酒饭、晾酒饭、拌酒药、捂酒饭、装坛发酵;最后,蒸酒,把发酵好的酒酿装进小锅(其中放进一个大土碗接酒),其上放置一口装满冷水的铁锅,大火煮蒸,酒蒸汽上升遇铁锅冷凝为酒水顺铁锅流下,从铁锅的“肚脐眼”处落入大土碗中,就得到了原生态的白酒。刚出锅的头道布汁酒,度数很高,但因为口感滑润、温热绵软、喷香回甜而往往让人忽略了酒的度数,一不留神会喝高了。得益于曾在怒江工作过,也因为多年钟情于酒文化的研究,我将怒江布汁酒与国内和省内的各种白酒进行过比较,国内和省内的白酒各有自己的长项,但怒江布汁酒不论从酒曲、原料、发酵、酿制,还是品质、口感、风味、保健,都毫不逊色于其它名贵白酒,在绿色生态、口感和保健上堪称一流。怒江美酒布汁的唯一缺点就是产量少,缺少名牌。

7. 甑锅制酒过程图

(一)原料配方

小米130kg、糖化酶(酶活力50000u/g)0.26kg、黄酒活性干酵母0.13kg、生麦曲10.4kg、糟烧酒(50°)13kg、加水量180kg。

(二)生产工艺流程

小米→浸米→蒸饭→摊凉(加入生麦曲)→落缸发酵(加入糖化酶)→喂饭(加入糖化酶、活性干酵母)→主发酵→后发酵→压榨→澄清→煎酒→陈贮→勾兑检验→灌装→巴氏灭菌→成品

(三)操作要点

1.浸米 将小米倒入浸米池,放水淘洗干净后进行浸米,水面淹过米面约30cm,水温控制在20-25℃,浸泡24h。

2.蒸饭 把浸米沥干后倒入甑锅内,开汽蒸料,待全面上汽,再蒸3-5min,关掉蒸汽,泼入90℃以上的热水(泼水量为25%-30%),加盖焖数分钟,待米充分吸水后,再开汽复蒸。待全面上汽后,再蒸20min即可。米饭的感官质量要求:熟而不黏,内无生心。

3.落缸发酵 待米摊凉至28℃时,加入生麦曲5.2kg,翻拌均匀后入缸,投料温度为26-27℃。发酵用缸事先必须消毒灭菌。投料前在缸内放水180kg(水温控制在24-25℃),再在缸内加入糖化酶0.13kg。投料后搅拌均匀,经10h左右品温上升到28-29℃,酒醪已开始稀薄,味淡,即可开头耙。头耙后品温继续上升,维持24h左右进行喂饭。

4.喂饭 喂饭原料65kg,饭摊凉冷却后,加麦曲5.2kg入缸。喂饭时再加糖化酶0.13kg、已活化的黄酒干酵母,搅拌均匀后品温掌握在25-26℃。喂饭前酿缸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半成品的质量,是酿酒成败的关键工序,所以要切实掌握合适的品温和及时开耙。喂饭时应根据醪液的品温随时开耙,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降低品温,并使缸中品温及发酵成分上下均匀一致;另一方面是为了排出在发酵过程中积聚的大量CO2,同时供给新鲜空气,可以促进发酵菌繁殖,并可减少其他杂菌滋生的机会。

5.后发酵 前发酵一般5d左右,然后加入糟烧酒13kg转入后酵(加入糟烧酒可以提高酒精浓度,防止发酵醪酸败)。后酵品温一般控制在23-24℃,经过15-20d进行压榨。

6.压榨 采用气膜式板框压滤机,糟板含水率为48%-50%。

7.煎酒 利用加热的方法将生酒中的微生物杀死,并破坏残余的酶,使黄酒中的成分基本上固定下来,防止成品酒发生酸败。另外,可促进黄酒的老熟和部分蛋白质凝固,使黄酒色泽清亮透明。煎酒设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煎酒锅,外设夹层,可通蒸汽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