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拉犁耕地图片(拉犁耕地图片大全)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04 20:04   点击:151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拉犁耕地图片

、猪圈黄牛——独大

2、黄牛去角——假马

3、黄牛打架——死顶

4、黄牛穿鼻——任拉

5、黄牛尾巴——两边摆

6、黄牛的肚子——草包

7、黄牛耕田——犁上歇

8、黄牛落水——各顾各

9、黄牛锯掉角——假马

10、猪圈里格黄牛——独大

11、铁铸黄牛——开不得犁

12、黄牛吃草——吞吞吐吐

13、黄牛婆拉耙——尽力来

14、黄牛扒掉着角——假马

15、黄牛拴鼻绳——跑不了

16、黄牛的口水——拖得长

17、黄牛的尾巴——两边摆

18、黄牛肩架——不负责任

19、黄牛食草——吞吞吐吐

20、八岁口的黄牛——老掉牙

21、厚皮黄牛——宜打不宜牵

22、拉住黄牛当马骑——胡扯

23、拉到黄牛当马骑——充数

24、老鹰叼黄牛——贪欲太大

25、黄牛吃青草——吞吞吐吐

26、黄牛咬黄连——吃苦耐劳

27、黄牛打喷嚏——笨嘴拙舌

28、黄牛拉磨——慢工出细活

29、黄牛斗马蜂——无计可施

30、黄牛犁地——有劲慢慢使

31、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32、黄牛落井——有力无处使

33、黄牛落泥塘——越陷越深

34、黄牛钻老鼠洞——行不通

35、黄牛黑尾巴——古怪畜生

36、小黄牛——不识虎;不识唬

37、牦牛角,黄牛角——各顾各

38、猪圈里的黄牛——高人一头

39、骑着黄牛撵火车——差得远

40、黄牛学马叫——改不了声调

41、黄牛拿耗子——有劲使不上

42、黄牛踩泥路——越踩越糟糕

43、黄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44、黄牛黑卵子——格外一条筋

45、黄牛黑脊梁——格外一条筋

46、黄牛起尿桶——舍不得放

47、农村的老黄牛——苦了一辈子

48、对着黄牛放音乐——毫无反应

49、折脚黄牛耕田——脱犁;脱离

50、拖过黄牛当马骑——只得将就

51、指着黄牛便是马——信口雌黄

52、骑老黄牛追快马——望尘莫及

53、黄牛反刍——肚里啥货自己知

54、黄牛撵兔子——没指望的事儿

55、黄牛背上的跳蚤——自高自大

2. 拉犁耕地图片大全

小兔子蹦蹦跳,竖着两只长耳朵。

小猴子特机灵,三下两下上树顶。

小松鼠大尾巴,高处掉下摔不着。

大黄牛,真能干,拉犁耕地不嫌累。

老狐狸特狡猾。常常偷吃老母鸡。

大灰狼做坏事,常常咬死老山羊。

小猎狗跑得快,保护羊群赶跑狼。

每个动物的生活习性都不同。

3. 犁地的犁图片

犁的前身是耒耜,形如木叉,上有曲柄,叫耒;下面是犁头,叫耜,用以松土。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一件木耜,六十四件骨耜,四件石耜等。人们利用它来翻整土地,播种庄稼,进行农业生产。所以,耒耜的出现让人类告别了靠渔猎、采集为生的简单生存模式,开创了中国农耕文化。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又将耒耜发展成石犁。石犁的出现,使人类从刀耕火种到锄挖地再到犁地,土地的使用年限不断延长,使用率不断提高。这一时期,人类开始在此定居,农作物的食物在人类食物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犁的出现是农业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

石犁

位于甘肃平川境内的野麻黄河岩画中,有一幅犁耕的图像。该图核心是三只动物像,位置上下排列,动物头部高扬,四肢蹬劲,尾巴后展有力,应为骡马类,为忙耕中的畜力体态。骡马后紧跟一人,右手扬起似持鞭,左手后伸似扶犁。整个画面中男性位置突出,呈父系氏族社会生活形态。所以,有关学者认为野麻村岩画与马家窑文化同期,应凿刻于公元前 3300年-公元前 2050年,最迟不晚于齐家文化早期,即公元前2000年。

4. 拉犁耙图片

【我国犁耕具的发展】

犁是由一种原始双刃三角形石器发展起来的,被称作“石犁”.

夏,商、西周,是我国农业技术的初步发展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栽培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创造,出现了青铜农具.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农具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

汉代,产生了犁壁汉代的犁是直辕犁,有双辕和单辕之分,基本上是二牛抬扛式,特别适合在平原地区使用,能保证田地犁得平直,比较容易驾驭,效率也较高.

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生产已经全面进入牛拉犁耕的阶段,以耕—耙—耱为体系的精耕细作技术越来越成熟,直辕犁结构已经相当完善,应用更加广泛.

隋唐是我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扩展时期,其农业技术最重大的成就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曲辕犁的应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耕地的质量.曲辕犁的发明,在中国传统农具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它标志着中国耕犁的发展进入了成熟的阶段.我国的传统步犁发展至此,在结构上便基本定型.此后,曲辕犁就成为中国耕犁的主流犁型.

宋元时期的耕犁是在唐代曲辕犁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完善,使犁辕缩短、弯曲,减少策额、压镵等部件,犁身结构更加轻巧,使用灵活,耕作效率也更高.

明清时期,耕犁已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只是到清代晚期由于冶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些耕犁改用铁辕,省去犁箭,在犁梢中部挖孔槽,用木楔来固定铁辕和调节深浅,使犁身结构简化而又不影响耕地功效,也使耕犁更加坚固耐用,既延长了使用时间,又节约了生产成本,也是一种进步.

5. 耕牛拉犁图片

神笔马良

  从前,有个孩子叫马良。他很喜欢画画,可是家里穷,连一枝笔也没有。一天,他放牛回来,路过学馆,看见里面有个画师,拿着笔在给大官画画。

  马良看得出神,不知不觉地走了进去。他对大官和画师说:“请给我一枝笔,可以吗?我想学画画。”

  大官和画师听了哈哈大笑,说:“穷娃子也想学画画?”他们把马良赶了出来。

  马良气呼呼说:“我偏不信穷娃子就不能学画画!”

  从此,马良用心学画画。他到山上去打柴,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天上的鸟。他到河边去割草,用草根在河滩上画水中的鱼。他见到什么就画什么。

  有人问他:“马良,你学会了画画,也去给那些大官们画吗?”

  马良摇摇头说:“我才不呢!我专给咱穷人画!”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马良画画进步很快。可是他依然没有笔。他多么盼望能有一枝笔啊!

  一天晚上,他躺在床上。忽然屋里闪起一道金光,一个白胡子老头儿出现在他面前。老爷爷给他一枝笔,说:“马良,你现在有一枝笔了,记住你自己的话,去给穷人画画!”

  马良真高兴啊!他立刻拿起笔在墙上画了一只公鸡。奇怪,公鸡活了!它从墙上飞下来,跳到窗口,喔喔地叫起来。原来白胡子老头儿给他的是一枝神笔。

  马良有了这枝神笔,天天给村里的穷人画画。要什么就画什么,画什么就有什么。

  一天,他走过一块农田,看见一个老农和一个小孩子拉着犁耕地。泥土那么硬,拉不动。马良拿出神笔,给他们画了一头大耕牛。“哞--”耕牛下地拉犁了。

  大官听说马良有一枝神笔,带着兵来捉他,把他带到衙门里,要他画金元宝。马良恨透了大官,站着一动不动,大声说:“我不会画!”大官气极了,就把他关在监牢里。

  到了半夜,看守监牢的兵士睡熟了,马良用神笔在墙上画了一扇门,一推,门开了。马良说:“乡亲们,咱们出去吧!”监牢里的穷人都跟着他逃出去了。

  大官听说马良逃了,就派兵去追。可是马良早已画了一匹快马,骑上马跑远了,哪里还追得着。

  一天,他走到一个地方。那儿天气干旱,庄稼都快枯死了。农民们没有水车,用木桶背水。哼唷!哼唷!真够吃力。马良说:“我来给你们画几架水车吧!”农民们有了水车,都很高兴。这时候,人堆里忽然钻出来几个官兵,拿铁链往马良颈上一套,又把他抓去了。

  大官坐在大堂上,不住地吆喝着:“把马良绑起来!”“把他的神笔夺下来!”“快去叫画师来!”

  画师来了。大官叫他画一棵摇钱树,画师拿起马良的神笔,就画了一棵摇钱树。

  大官欢喜得很,急忙跑过去摇,不料头撞在墙上,额角上起了个大疙瘩,画仍旧是画,没变成真的摇钱树。

  大官走过来,给马良松了绑,假装好声好气地说:“马良,好马良,你给我画一张画吧!”

  马良想夺回神笔,就一口答应,说:“好,就给你画一回吧!”

  大官见马良答应了,非常高兴,把神笔还给他,叫他画一座金山。

  马良不说什么话,用神笔在墙上画了个无边无际的大海。

  大官恼怒了,说:“谁叫你画海?快画金山!”

  马良用笔点了几点,海中央出现了一座金山,金光闪闪,满山是金子。

  大官高兴得直跳,连声说:“快画一只大船,快画一只大船,我要上金山运金子去!”

  马良就画了一只大船。大官带了许多兵,跳上船就说:“快开船!快开船!”马良画了几笔风,桅杆上的帆鼓起来,船直向海中央驶去。大官嫌船慢,在船头上大声说:“风大些!风大些!”马良又加上粗粗的几笔风,大海涌起滚滚的波涛,大船有点儿倾斜了。大官心里害怕,着急地说:“风够了!风够了!”马良不理他还是画风。风更猛了,海水咆哮起来,山一样的海浪不断地向大船压去。

  大船翻了,大官他们沉到海底去了。马良又回到村里,给穷人画画。

6. 农民拉犁图片

犁地,从广义上说就是对土地的翻耕,是一项农业耕种的必须农事活动。是用一种专门的农具——犁,把土地深翻。犁的构造有一定的力学原理,接地部位安装一块前尖后宽并向右翻转的大铁块。可用牛、拖拉机作动力带动犁把土逐行破开翻转,这就叫犁地。

从狭义上说,犁地仅指对旱地的翻耕,用于种植旱粮作物土地的耕作。而用于翻耕种植水稻等水生作物的土地一般叫犁田,种水稻的土地一般也叫水田。

犁地通常就是用犁将上年或前茬收割后的土地翻耕,使表层泥土翻到底下,底层泥土翻至面上,使地表的杂草、绿肥在底层下沤烂,以起到松土、灭虫、沤肥以提高地力的作用。

犁地在中国历史上已存在几千年。过去一直都是用牛拉犁,在解放以前的贫苦农民,因为买不起牛,也有用人拉犁,那是何等辛苦啊。解放以后,农民分到了田地,也拥有了耕牛,才解放了劳动力。在一些土地条件较好,经济比较先进的地方,就使用了拖拉机耕地了,从而大大的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一些大型国有农场,还实现了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使犁耙播种施肥同时进行,真正实现了现代化犁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