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犁鐴头是什么意思(镢头是锄头吗)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23 03:23   点击:57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犁鐴头是什么意思

基本释义

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2.金属:五~。

3.钱:现~。助学~。

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收兵。~鼓齐鸣。

5.比喻尊贵、珍贵:~口玉言。

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发(fà)。~灿灿。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详细释义

〈名〉

(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说文》

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尔雅·释地》

系于金柅。——《易·妒》

惟金三品。——《书·禹贡》。注:“铜三色也。”

项掣金锁。——唐· 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五金(指金、银、铜、铁、锡,泛指金属);白金(铂的通称;古代指银子);金背(镜子);金钥(门销或金属门环、门闩);金荷(金属制成的荷叶状独台);金铺(本指门上衔接门环部分的带有虎头等花纹的装饰物,亦指门环);金钟(金属酒杯)

金属的制品,可省称为金

刀、剑、箭等兵器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又如:金吾(手执的铜制仪仗棒);金革;金翅(兵舰名);金猊(用金属铸成狻猊状的香炉);金钩(刀名);金创,金伤(为兵器所创的伤痕)

刑具。

如:金印(在流放犯人脸上刺的字)

印;虎符。

如:金紫(秦·汉时丞相所用金印紫绶的简称);金爵(指金印紫绶的爵位);金虎符(古时发兵符信);金窠(金印。窠,指其空白处)

犁铧头

耜广五寸,二耜为耦。——《周礼》

钏、镯一类妆饰品

金银华美之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金步摇(女子的首饰名);金粉(妇女妆饰用的花钿和铅粉);金雀(妇女装饰用的头钗)

化学元素名。金子 一种延性展性非常好的黄色三价和一价金属元素,产状主要为独立存在的自然金,但也存在于如针碲金银矿或叶碲矿等少数矿物中;大多数化学品对它不起作用,但遇到氯气和王水会受浸蚀;为增加硬度或改变颜色供商业上应用(如金币、首饰、金牙)而加入铜、银、锌、镉及其它金属熔成合金

得遗金。——《后汉书·列女传》

指金于野。

玉质而金色。——明· 刘基《卖柑者言》

金玉其外。

又如:赤金(纯金);金篦儿(一种篦子状的金首饰);金钗客(妓女的讳称);金绳(古代封禅仪式中用的金线);金赀(金银财宝)

钱财;货币

金五百斤。——《战国策·齐策四》

所赐金帛。——汉· 刘向《列女传》

橐金数千。——清· 张廷玉《明史》

输不必金。——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金粟(钱与米);金罚(以金钱赎罪的处罚法);金选(古代用来赎罪的罚金。也称“金铢”);金财(金钱财货)

古代军队中用以指挥停止或撤退的锣或其他金属制品 。

如:鸣金收兵;金声(钲声。代表止兵之意);金鼓(金钲和鼓);金钲(乐器名。镯铙之类)

铜 。

如:金铎(古代军中所用的铜铃);金茎(铜柱。为擎承露盘之用);金壶(古时的计时器。即铜壶);金翟(铜铸的人像。同金狄,铜狄)

月 。

如:金蟾(月的别名);金兔(月光);金波(形容月光浮动。也指月光)

太阳 。

如:金锣(比喻太阳);金燧(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一种器具);金鸦(金乌。太阳)

水银 。

如:金泥(古代封禅之礼。以水银和金粉为泥,用来封玉牒);金丹(道士用金石炼制而成的药)

星名。金星的简称

金、水二星,行速而不经天。——《隋书·天文志》

朝代名 。公元1115年—1234年,共历九帝,统治中国北部120年。由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创建,建都会宁(今黑龙江省阿城南),先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等地,后在蒙古和宋的联合进攻下灭亡

古州名 。治所在今陕西省安康县

古代货币单位

请献十金。——《墨子·公输》

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易之以写金。——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形〉

金黄色,亚麻色,尤用指头发

浮光跃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青项金翅。——《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金象(金色本相);金缕(金色丝线);金兽(门环上的金色衔环);金蚕(金色的蚕);金蛇(金色的小蛇);金蛾(金色的蛾形图案);金凤(金色的凤凰)

比喻尊重、贵重 。

如:乌金墨玉;金榜留名;金诺(对他人守信不渝的美称);金言(珍贵、宝重的言辞;佛陀的教言为金言);金交(比喻友谊深厚)

比喻坚固;攻不破的或无懈可击的 。

如:金阵(坚固的兵阵);金城;金汤;金堤(形容堤防的巩固)

比喻声音美妙

富贵 。

如:金宫(华美的宫室);金穴(极富贵的人家)

皇帝的,天子的 。

如:金貂(汉以后皇帝侍臣的冠饰);金箓(天帝的诏书)

2. 镢头是锄头吗

农夫用的器具是:锄头、镢头、锨、犁等。想当年刚解放不久,那时生产力还不发达,农业机械化还不健全,以上这些工具,是农夫常用的工具。

那时用锄头,锄庄稼地里的杂草,用镢头开垦荒地,刨地瓜等粮食作物,以及作物桔杆,用牛拉的犁耕种田地等。现在这些工具基本用不上了,现在有了先进的农业机械。

3. 犁部首是什么意思

本义:用较为老成坚韧的树枝制作而成的一种二分叉形的翻土工具。说明: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耒”是汉字部首之一,从“耒”的字,与原始农具或耕作有关。

同本义 [plough]

组词

耒耨 耕耘用的农器,指犁锄。

耒耜 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工具。耜用来起土,耒是耜上的木曲柄。耒耜,也用作农具的统称。

4. 耧犁的意思

lā lóu

“拉”的基本含义为割,用刀把东西切开一道缝或切断,如手上拉了一个口子;引申含义为闲谈,如拉话、拉家常。

在日常使用中,“拉”也常做动词,表示帮助扶持,如拉持、拉巴。

“耧”,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lóu。“耧”的基本含义为播种用的农具,前边牵引,后边人扶,可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如耧车、耧犁。

5. 犁头的简介

进入贵州之后,就听说在古老的苗族村寨居住着一些神秘的人物,相传他们精通法术、刀枪不入、沟通神灵还能预知未来,这些被当地人称作“法师”的人是否真的像传说中那样神奇?在黔东南铜仁市江口县梭家苗寨,我们有幸亲眼目睹了神奇的傩技。 傩,是一种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现象。在我国的贵州、云南等受巴蜀文化影响深刻的地区,流传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祭祀驱鬼仪式,参加者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带着看似恐怖的面具,边舞边跳,这种仪式的名字同样古老而独特,叫做“傩”。包括傩仪、傩戏和傩技 。据当地一位通晓苗族文化的老人介绍,苗族最原始的社会基层组织以“鼓”为单位,这个单位的首领则是“苗王”,而“傩师”的角色相当于首领的参谋和助手。在这个族群迁徙的过程中,“傩师”则用“上刀山”和“下火海”的绝技向族人证明,他们的首领不会畏惧任何困难。 进入梭家苗寨,村民围住了来自各地采风的摄影家。记者注意到,在围观的人群中,除了村民,还有几位身穿红袍特殊装扮的人,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些人正是本领非凡的“法师”,他们将当众展示一些常人所不能的绝技。正当记者对这些“法师”的服饰感到好奇时,一位当地的老人告诉记者,这些“法师”的装束源自唐僧形象。相传唐僧西天取经归来成佛,具有捉妖除魔的能力,所以,这些“法师”相信自己与唐僧一样能够捉妖除魔 。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越过一条流经苗寨的小河,再穿过一片小树林,一只近20米高的铁梯矗立在草滩上,而这只铁梯的横杆竟由36把利刃组成,“刀山”这个称谓可谓名副其实。据说,只有能够赤脚登上这座“刀山”而毫发无损,才能够证明“法师”的“法力”。一名“法师”仰望“刀山”,口中仿佛念念有词,紧接着拿起碗含住一口水喷向“刀山”,并一边念叨着将碗中剩下的水抹在“刀山”以及另一位“法师”赤裸的脚底。赤裸双脚的“法师”向四周拜了拜,最后向“刀山”一拜,握住刀梯,双脚依次登上刀刃,稳稳地向“刀山”的顶端攀去,并不时地在高处伸出双腿向众人展示他那安然无恙的脚底。翻过“刀山”,“法师”到达地面后,再次向众人展示他那仅被刀刃硌出几道印记的脚底,而这是一只并没有厚厚老茧的普通人的脚。以前曾在电视上见过这种表演,此番观看现场表演当然要排除心中的疑惑。记者带着几分成见,伸手触摸刚才那位“法师”攀爬过的刀刃。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这些刀刃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又老又钝,虽不像家里的菜刀那么锋利,但倘若稍用气力在刀刃上划过,皮开肉绽应该没有丝毫问题。是什么力量让人登上“刀山”如履平地?记者求教刚才登上“刀山”的那位“法师”,而“法师”却闭口不答,只说绝技源自当地的“傩师”。赤脚踩上利刃需要相当的勇气和技巧既然表演了“上刀山”,当地的几位“法师”当然也要向我们这些外来的宾客展示“下火海”的绝技,以证明他们无所畏惧。“法师”的助手在附近燃烧的篝火中掏出几片犁头,依次排放在草地上,炙热的犁头在接触草地的瞬间冒起阵阵青烟。一名“法师”默念一阵后,赤脚踏着5片炙热的犁头信步走过。也许怕我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法师”又将表演重复了三次。据当地人说,“法师”在表演前首先要念动咒语,这些咒语则可以保证在“上刀山”、“下火海”时平安无事,咒语的大概内容都是“请师父”。只有翻过36把刀组成的“刀山”、下过“火海”,才能成为“法师”。 听归听,但记者当然不会相信什么“咒语”,这些“绝技”一定能够用现代科学来解释。陪同的摄影家罗健曾经在当地做导游,她告诉记者,她认为这些“绝技”是有一定技巧的。就拿“上刀山”来说,手和脚接触刀刃时必须平稳地接触,并且要尽可能地增加接触面积,以减少单位面积的受力。最重要的是,手和脚绝对不能在刀刃上滑动,否则就像我们在家切肉一样,来回拉动刀刃,很容易就会将肉切开。当然,即便了解这些技巧,“上刀山”也并不容易,毕竟刀刃硌脚的感觉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而对于“下火海”的玄机,这位当地曾经的导游也只是猜测,估计是脚掌和犁头接触的时间很短,而不至于被烫伤。但赤脚踩着如此炽热的犁头,即便时间很短,相信任何人都不会轻易去尝试。几天来,“下火海”的玄机始终是记者心中的一个谜 。几天后,赴贵州采风活动结束,在从贵阳驶出的列车上,一位网名叫“石界”的“驴”友和记者攀谈。“石界”是贵阳人,“驴”的身份让他成了贵州通,他说自己和几个苗寨的“苗王”很熟,并说起“苗王”在苗寨中如何受人敬重。记者讨教“下火海”一事。“石界”告诉记者,“法师”在“下火海”之前有个必要的程序,就是在河里洗脚。说到这里,曾担任过物理教师的记者恍然大悟,玄机正是简单的“热传递”原理,如同将冰块烧成开水比同样质量的凉水烧开需要吸收更多的热能。在水中泡脚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双脚的温度,冰凉的双脚短时间接触烧热的犁头会更安全,不会被烫伤。在过去科学不普及的年代里,“傩师”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正如此,“傩师”被认为是博学、民间草药医生,甚至是人神之间交流的桥梁,他们用传统的方法保护着村寨的平安。时至今日,“傩技”即使仅仅成为一种“绝活”,也依然有必要存在下去,毕竟,这是一个延续了五千年而没有断裂的文明。

6. 犁头长什么样子

耒第一画是:横

耒的笔顺是:横、横、横、竖、撇、捺

耒,lěi

〈动〉

(1)(象形。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耒”是汉字部首之一,从“耒”的字,与原始农具或耕作有关。本义: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同本义 [plough]

(2)又如:耒耨(耕耘用的农器。指犁锄)。亦指耜的木曲柄。又如:耒耜

7. 犁是什么意思?

犁这个字读lí.用五笔是TJRH。

犁字的意思是

1.翻土用的农具,有许多种,用畜力或机器(如拖拉机)牵引:扶~。一张~。

2.用犁耕地:~田。

3.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