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杀菌机热交换器(电加热灭菌器)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20 03:56   点击:163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电加热灭菌器

巴氏消毒法是低温灭菌。 巴氏消毒法和超高温杀菌的区别:

1、工作原理不同 巴氏消毒法:巴氏杀菌是将混合原料加热至68~70℃,并保持此温度30min以后急速冷却到4-5℃。 超高温杀菌:把加热温度设为135-150℃、加热时间为2-8s、加热后产品达到商业无菌要求的杀菌过程。

2、保存时间不同 巴氏消毒法: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超高温杀菌:经过超高温瞬时杀菌后, 在一个无菌的环境中将产品包装起来,就可有效地控制产品的微生物总量,极大地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且由于杀菌持续时间很短,可最大限度地保存产品营养和风味。

3、使用设备不同 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的使用设备为巴氏杀菌机。 超高温杀菌:超高温杀菌的使用设备为蒸汽或热交换器。

2. 电加热立式蒸汽灭菌器

卧式圆形压力蒸汽灭菌器 操作步骤 1. 加水:打开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水位下限指示灯亮,打开夹套手动排气阀,打开手动加水阀,开始加水。 2. 停止加水:水位上限指示灯亮,水位下限指示灯灭后停止加水,关闭手动加水阀和夹套手动排气阀。 3. 放入灭菌物品:放入待灭菌物品,关闭门盖并旋紧,门关指示灯亮。 4. 运行:打开加热开关,加热指示灯亮,开始加热;同时打开运行开关,运行指示灯亮;当内室温度上升到60℃时,内室的冷空气自动排出;当内室温度达到121℃时,开始灭菌计时。 5. 排气:到达设定时间后,灭菌结束,内室排气阀自动打开,开始排出内室蒸汽,此时关闭运行开关和加热开关,当内室压力表显示低于0 Mpa时(此时温度显示为96℃),安全联锁装置自动分离。 6. 取出灭菌物品:关闭控制电源,将器门微微打开,待消毒物品烘干20min左右可取出。 7. 放水:待锅体冷却后,可打开排水阀,水全部放出,水位下限指示灯亮,关闭排水阀

3. 电热消毒器

1.电源线芯之间或插头。插座内的两极导线短路;

2.高压变压器、继电器和低温消毒柜中的变压器。风扇线圈局部短路;

3.硅橡胶绝缘管状电热元件密封,高温时表面碳化,由乳白色变为深棕色,形成导体,导致导线头与壳体短路;

4.局部绝缘损坏消毒器电线,导致碰壳短路。

4. 电加热灭菌器是锅炉还是容器

高压灭菌的原理是:在密闭的蒸锅内,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压力不断上升,使水的沸点不断提高,从而锅内温度也随之增加。在0.1M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在此蒸汽温度下,可以很快杀死各种细菌及其高度耐热的芽孢。

注意:完全排除锅内空气,使锅内全部是水蒸气,灭菌才能彻底。高压灭菌放气有几种不同的做法,但目的都是要排净空气,使锅内均匀升温,保证灭菌彻底。常用方法是:关闭放气阀,通电后,待压力上升到0.05MPa时,打开放气阀,放出空气,待压力表指针归零后,再关闭放气阀。关阀再通电后,压力表上升达到0.1MPa时,开始计时,维持压力0.1~0.15MPa 20分钟。

到达保压时间后,即可切断电源,在压力降到0.5MPa,可缓慢放出蒸气,应注意不要使压力降低太快,以致引起激烈的减压沸腾,使容器中的液体四溢。当压力降到零后,才能开盖,取出培养基,摆在平台上,以待冷凝。不可久不放气,引起培养基成分变化,以至培养基无法摆斜面 。一旦放置过久,由于锅炉内有负压,盖子打不开,只要将放气阀打开,大气压入,内外压力平衡,盖子便易打开了。

对高压灭菌后不变质的物品,如无菌水、栽培介质、接种用具,可以延长灭菌时间或提高压力。而培养基要严格遵守保压时间,既要保压彻底,又要防止培养基中的成分变质或效力降低,不能随意延长时间。

常压湿热灭菌法

通过热蒸汽或沸水使蛋白质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湿热穿透力强,灭菌效果较干热好。

①煮沸或流通蒸汽灭菌:常压下沸水和蒸汽的温度是100℃,一般处理30~60min可杀死细菌繁殖体,但不能完全杀灭芽孢。此法适用于不能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

②低温间隙灭菌(巴斯德灭菌法):将物品先用60~80℃加热(或煮沸)1h,然后置20~25

℃保存24h(或常温过夜),使其中残存的芽孢萌发成繁殖体,再用以上条件灭菌,如此反复三次。本法适用于不耐高温或高温下易变质的物品,但很费时。

常压灭菌还可以是射线灭菌,化学灭菌,巴氏消毒等方法。

化学灭菌法 利用化学试剂形成的气体来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常用的灭菌剂为环氧乙烷(又称氧化乙烯)。环氧乙烷是广谱杀菌剂,能杀灭细菌、芽孢和多种病毒,还能杀死昆虫及虫卵。但由于环氧乙烷易燃易爆且有毒(有致变异性),用于药品方面极有限,多用于医疗器械、塑料制品等灭菌。(不能用于橡胶和乳胶手套,能将其溶解。)

4)滤过除菌法 利用细菌不能通过致密具孔滤材的原理,除去对热不稳定的药品溶液或液体物质中的细菌的方法。过滤法一般只能除菌,不能除去支原体和病毒。

过滤除菌的效果与滤膜的性能、孔径的大小、密度、滤膜的厚度等因素有关。

滤过除菌法要求最终过滤的滤膜孔径为0.22μm。由于各厂家生产的相同规格的滤膜质量并不一致,为了保证除菌效果,在使用前后应检查滤器的完好性(如压力维持试验或起泡点试验)。

一个过滤器的使用时间应根据品种验证后确定,一般不应超过8小时。

5)辐射灭菌法 辐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电磁波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微波;一种是电离辐射,如可引起被照射物电离的X射线、γ射线。

①紫外线:紫外光波长在136~390nm之间,其中260nm左右能破坏核酸,杀菌作用最强。另外,空气中的氧受紫外线照射后,可微量转变为臭氧共同起杀菌作用。紫外线消毒的效果与光源的功率、光源与被照射物的距离、照射时间、温度和湿度等因素有关。我国规定紫外灯照射强度在距离1m处不低于70μW/cm2(以紫外线测强仪测定)。在操作面上要求强度达40μW/cm2以上。一般每10m2装30W灯管1支,工作前开30~60min。

紫外灯的输出功率随使用时间增加而降低。国产紫外灯的平均寿命(点到70%额定功率的时间)一般为2000h,超过平均寿命时,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必须更换。

紫外线的穿透力很弱,不能穿透一般包装材料,如玻璃、塑料薄膜、纸等。玻璃能强烈吸收小于350nm的紫外线,石英玻璃能吸收小于200nm的紫外线。因此,它主要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特制的紫外灯装置也可用于水的消毒。

紫外线对眼、皮肤有损坏,照射过程中产生的臭氧对眼、鼻腔有刺激,臭氧过多时使人头晕、胸闷、血压下降。

②红外线:通过加热碳化硅板产生的辐射热能,由空气传导加热灭菌。如红外线烤箱,温度可达180℃左右。热效应特点是由表及里。

③微波:微波灭菌主要是因其热效应。微波加热升温快,温度高且均匀,杀菌作用强。热效应特点是由里及表。不同性质的物品吸收微波的能力不同,其热效应和消毒效果也不同。

微波有一定穿透力,但不强。微波对人体有害,要注意防护。

④60Co灭菌:放射性同位素60Co(或137Cs)衰变时可放射出γ射线,γ射线的能量高、穿透力强,可使细胞内各种活性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使细菌损伤或死亡。

经60Co辐射灭菌的物品温度升高很少,一般仅约5℃,故又称“冷灭菌”。

60Co辐射存在两个方面的安全问题:一是辐射的直接作用。γ射线对人体细胞同样有害;二是经过辐射的食品、药品的安全性。1984年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实验室用辐射处理的鸡肉喂饲小鼠,发现患睾丸肿瘤增加,包括加重癌病损害。因此60Co辐射用于食品和药品都应经过安全试验,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评价,高剂量的辐射药品更应慎重。

5. 高温灭菌器

1. 开盖。根据指示,提起保险销,转动手轮,打开锅盖。

2. 通电。接通与灭菌器标示一致的电源,将控制面板的电源开关开至ON处,面板低水位灯亮,设备报警,显示锅内缺水。

3. 加水。关闭排汽阀,将纯化水注入灭菌器内,至高水位灯亮,设备停止报警,观察灭菌器灭菌室,当加水过多存水时,打开排汽阀,旋至排水位置,排出多余水量。

4. 堆放。将包扎的灭菌物品放入灭菌器灭菌室中,物品放置留有间隙,依次放入灭菌室内,有利于蒸汽穿透,安全阀排汽口位置必须留出空隙,保障其通畅放汽,防止因放汽阀堵塞未能泄压,造成锅体爆裂事故。

5. 密封。将锅盖放下,将手轮按指示旋转到底,直至无法转动,此时密封开关处于接通状态,关盖完成。

6. 设定温度与时间。灭菌培养基时,应根据培养基的特性,设定不同的灭菌时间与温度,需注意,不同培养基灭菌温度与时间不同,不能共同灭菌(不同型号的灭菌器,调节温度与时间的步骤不同,需根据说明书进行调节)。

7. 灭菌。当温度与时间设定完毕后,点击“开始键”进行灭菌,此时灭菌器处于锁定状态。(自动型灭菌器需保证冷却水量充足,无需手动排汽;手动型灭菌器,在灭菌初始,需打开排汽阀,排汽,此举利于灭菌室温度均衡,升温至105℃左右时,关闭排汽阀,静等灭菌器加热升温与保温)。灭菌结束后,灭菌器报警,此时关闭灭菌器。

8. 干燥。灭菌结束后,固体物料可手动打开排汽阀,泄压,降温,开锅,取出灭菌物料;液体物料严禁手动排汽降压降温,只能等至灭菌器自然降压、降温后取出,防止液体爆沸,飞溅。

9. 开盖。提起保险销,打开锅盖,取出灭菌物料。需注意,开盖时,设备灭菌室内温度高,蒸汽充足,防止高温锅体与蒸汽烫伤;取物料时应佩戴防烫手套,防止高温烫伤,同时防止应激反应而污染或摔碎物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