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频谱仪图解(频谱分析仪原理图)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23 03:55   点击:248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频谱仪图解

1) 将测量传声器置于厅堂中心位置,频谱仪上选择开关置于"OCT"档(该档是倍频程滤波器档,与粉红噪声的特性相对应)。这时实时频谱仪上的LED显示就是听音环境的频率特性曲线。它越平坦则说明CLUB建声的频率特性越好。

  (2)将粉红噪声输入调音台,调整调音台至标准输出电平,通常是OVU,输出电平+4dB,应注意此时调音台上均衡器EQ调为平线,即全部放在零位,对测试信号各段频率既不提升,又不衰减。CLUB均衡器各点频率调节电位器也先暂时置于零位。缓缓加大功放音量调整器可听到粉红信号声,用声压计监测,直至厅堂内粉噪信号声压级达85dB左右。

  (3) 用粉红噪声作为系统输入测试信号,这种噪声是由白噪声经过-6dB/oct滤波器后得到的。与白噪声相比,粉红噪声低频能量较大。因为粉红噪声能量分布情况与真实音乐信号较接近,所以常被用作音响工程和音响设备的测试信号。音箱的功率容量一般也用粉红噪声,一般中档以上的激光唱机的频响可做到在20Hz-20kHz+0.5dB,可以满足测试要求。

2. 频谱分析仪原理图

唐照先在1959年研制成功频谱分析仪,并被一直应用到70年代。

3. 频谱仪使用方法图解

频谱仪测试信道功率的方法:

要测试信道功率,您要测的是上行的还是下行的,范范的说GSMK的基带宽度为270.833kbps,您使用的是频谱仪,信道功率是频谱的treac在信道上的积分值,如果您使用的频谱仪是FFT性质的,在硬件FFT带宽允许的情况下,RBW= 25 50 100 200 250 都可以,应该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如果使用的是压控扫频方式的频谱仪,建议Span=500KHz,RBW=25K。

4. 频谱仪介绍

频谱仪的测量范围是指在特定设置情况下,所能测量的最大信号电平与最小信号电平的差值。比如国睿安泰信的频谱仪GA4063的测量范围是+30dBm~-160 dBm.只有当频谱分析仪的分辨能力足够高的时候,才会在屏幕上正确反映信号的特性的。

5. 频谱仪教程

选光标功能,通过光标把脉冲各个分量参数直观显示在屏幕上。

6. 频谱仪电路图

第一步:用一只100欧电阻与LED串联,

第二步:再用一只约2欧5瓦的电阻与其并联。

第三步:最后串入音箱的其中一条线中。如不可以实现将LED灯引线互换一下即可 一最简单可以随音乐节奏闪烁的电路图。

7. 频谱仪手册

一、主板BIOS设置之CPU核心篇

Multi Core Enhancement:强制所有核心运行在最高频率,关闭这个选项可以省电

CPU Ratio:CPU倍频,通常会有几个选项,Auto,AllCore,Per Core,Specific Per core;Auto就是默认的CPU倍频变化,可以再AIDA64中的CPUID子页面中看到单核最大睿频,双核最大睿频,四核最大睿频等。All Core 对于超频用户来说是经常选择的选项,也就是所有核心同时设定倍频的频率。PerCore就可以设置在不同的负载下有多少核心的倍频有多大,就像Auto一样。Specific Per Core是给极限玩家用的,你可以分别尝试并分配每个独立核心最高可以达到多少倍频。

CPU Cache Ratio:CPU环形总线倍频,也是CPU缓存频率,北桥频率。

注:环形总线是所有核心L3缓存沟通的桥梁,通常不需要太高频率,够用就好。也就是CPU-Z当中的NB Frequency。

Minimum CPU Cache Ratio:最低CPU缓存倍频。如字面意思,防止CPU缓存自动降低。

BCLK Frequency:外频。 CPU与缓存的频率=外频*倍频。

BCLK Spread Spectrum:外频扩展频谱,超频请务必关闭。

注:当主板上的时钟发生器工作时,脉冲的峰值会产生电磁干扰(EMI),展频技术可以降低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电磁干扰。在没有遇到电磁干扰问题时,应将此类项目的值全部设为“Disabled”,这样可以优化系统性能,提高系统稳定性;如果遇到电磁干扰问题,则应将该项设为“Enabled”以便减少电磁干扰。在将处理器超频时,最好将该项设置为“Disabled”,因为即使是微小的峰值飘移也会引起时钟的短暂突发,这样会导致超频后的处理器被锁死。

Boot Performance Mode:进入Windows之前的CPU性能。通常会有Max Battery也就是CPU最节能性能,通常CPU会工作在最低倍频的状态下,直到进入Windows,设置为Max Non-Turbo时CPU就会工作在自动倍频下,设置为Turbo Performance时CPU会运行在最大速度下。

Reliability Stress Restrictor:可靠性应力限制。CPU会提交给Windows一些参数被记录在日志,通常用来防止损坏的主板或CPU运行。而Windows会将某些CPU超频现象归类为“错误”从而扼杀CPU速度。

FCLK Frequency:System(Home) Agent频率。CPU系统代理通常运行在800Mhz,如果CPU外频设置在200Mhz,那么这个参数一般设置为400Mhz,因为200*4=800Mhz。最高可以运行在1Ghz。(Intel也曾经建议Skylake以上的台式机最好提高FCLK到1Ghz)

System(Home) Agent是什么? 它包含PCIE、DMI总线、内存控制器、显示引擎等,它还包含CPU电力管理单元,与CPU环形总线智能集成。

AVX Ratio Offset:AVX倍频补偿。超频玩家最喜闻乐见的参数,可以大幅度提高超频稳定性,建议设置在3。设置在1可以让CPU在浮点运算的时候比整数低100Mhz,比如你的CPU一般情况下跑在4.5Ghz,那么在跑AVX指令集时就会降低到4.4Ghz,如果设置为3就会降低300Mhz,以此类推。这个选项对于超频十分重要,因为AVX指令集调用时,CPU的功耗发热都非常大,适当降低AVX频率有助于超频成功率的提升。

BCLK Aware Adaptive Voltage:外频/电压比率调整。当启用时,CPU通常会小心计算外频与电压之间的比率,这个选项通常适用于外频超频而防止电压过高。

Ring to Core Ratio Offset:环形总线与核心倍频比自动调整。如果你手动设置了缓存频率,这个选项通常不管用。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Intel CPU节电技术。CPU会根据处理器任务量自动调整频率和电压。如果禁用,那么Windows电源管理的“最小CPU速度”不起作用。

Intel Turbo Boost Technology:CPU睿频。一般超频的时候这个选项不起作用。

Intel Speed Shift Technology:Intel CPU 节电技术、状态调整。启用后会暴露CPU的CPPC接口给Windows,出现在第六代酷睿上。以前CPU核心从深度睡眠的C7状态下激活需要很长时间,这个延迟通常比内存延迟要大得多,至少需要30毫秒。而这个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响应速度,官方介绍只需要说1毫秒。

Long Duration Power Limit:长期CPU功耗限制。对于超频来说,有多大调多大。

Long Duration Maintained:当CPU长期功耗限制的周期时间。对于超频来说,同样是有多大调多大。

Short Duration Power Limit:短时间CPU功耗限制。对于超频来说,还是有多大调多大。

CPU Core Current Limit:CPU核心电流限制。对于超频来说,一样,有多大调多大。

二、主板BIOS设置之内存篇

Load XMP Setting:加载XMP预设。内存出厂后会进行测试,找到一些电压、时序、频率之间稳定运行的参数,保存在内存XMP文件当中,当然你也可以手动超频无视这个选项。这个参数可以被HWiNFO64或AIDA64查阅。

DRAM Reference Clock:内存参考源时钟,比如100Mhz可以实现DDR 3000、3100等频率,133Mhz可以实现DDR 3333等频率。因为内存频率是按照与CPU外频和Home Agent的比率来实现的,通常可以设置为Auto。

DRAM Frequency:内存工作频率,比如DDR4-2800工作在1400Mhz,一般主板会直接显示DDR频率,而这个频率通常是AIDA64当中内存工作频率的2倍。

Primary Timing:第一时序,通常会打印成标签贴在内存颗粒上,就是你买内存看到的那四个参数,CL,tRP,tRCD,tRAS

CAS Latency:CL、tCL值。发送给内存横竖行地址的数据开始延迟。通常这个值可以比下面两个值低1~2个周期。这也是最影响内存性能的一个时序参数,直接影响到内存的延迟,也就是说会影响游戏性能哦~·

RAS to CAS Delay:tRCD值,打开内存行和访问内存列的延迟周期。

Row Precharge:tRP值,RAS to CAS Delay的充电周期。通常和RAS to CAS delay设置的值一样。

RAS Active Time:tRAS值,内存颗粒激活与发出内存充电指令的周期。这个参数必须比前两个值加起来大。比如你的内存为16-16-16-36,那么最后这个值必须比16+16=32要大。通常情况下为了稳定性,还要再稍微加一些周期,比如设置在36。

三、主板BIOS设置之电压篇

CPU Vcore Voltage:CPU核心电压,通常有三个选项,Auto为主板自动调整CPU电压,CPU在不同的频率下所需电压也是不同的。

Offset Mode可以在自动CPU电压的基础之上整体的稍微加压或减压,选择这个选项之后Sign可以选择加号或减号。所谓整体加压减压是因为CPU在不同的频率下运行的电压是不同的,也是动态的,比如CPU在节能状态下频率和电压就会很低。整体加减是对CPU所有频率电压下都做调整。Fixed Mode或者某些主板上的Manuel Mode就是固定电压模式,或者叫做手动电压模式,通常被超频爱好者喜爱。Ryzen的核心电压最高不要超过1.425v(其实超频的时候很容易就突破了),第八代酷睿根据官方手册电压最高不超过1.52v(或许你还用不到这么高的电压就因为100度高温而被强制降频了)。

CPU Load-Line Calibration:防掉压选项。CPU在高负荷工作下会自动降低电压来保护CPU寿命。有些主板的Level1或者Level7是反的,你可以多试试,打开CPU-Z跑一下压力测试,如果电压没有降低或者很少降低,那么CPU防掉压就生效了。有的时候超频稳不稳就是那么千钧一发,电压高一点,电压低一点就是不一样,当然,温度一定要控制好~

DRAM Voltage:内存电压,昨天的超频教程中有提到。

VCCIO Voltage:CPU除核心外CPU所有的通信电压,第八代酷睿默认0.95v。一般稍微提升一点对于信号质量的提升非常有利,超过1.2v是非常危险的。

VCCSA Voltage:System Agent电压,这个System Agent包括PCIE控制器、缓存、内存控制器等,一般是负责内存数据与环形总线沟通用的,环形总线是沟通三级缓存、内存、PCIE等所有数据的大马路。第八代酷睿默认电压1.05v,如果FCLK超过800Mhz需要稍微增加一下该电压来保证System Agent的稳定运行。

VCCST Voltage:信号维持电压,VTT电压,跟踪终端电压,第八代酷睿默认电压1.0v,对于系统稳定性有比较大的影响,笔者设置在1.05v。

CPU Internal PLL Voltage:CPU内部锁相环电压,锁相环是保证时钟信号干净清晰的东西,根据Intel官方手册上说,第八代酷睿所有锁相环默认电压都是1.0v,但有些主板上默认值为0.9v,稍微加压有利于极限超频。这个电压必须低于核心电压,否则CPU会挂起。这个电压降低后会影响CPU温度表现,不过有些国外玩家说这个锁相环电压影响的是CPU温度感应器的读数,而不是真正的核心温度,有待考证。

GT PLL Voltage:核心显卡锁相环电压。

Ring PLL Voltage:环形总线锁相环电压。

System Agent PLL Voltage:Home Agent锁相环电压。

Memory Controller PLL Voltage:内存控制器锁相环电压。

有些主板带有主板的数字供电的调节选项,这些选项通常是调整数字供电处理器当中的内容,本篇以ASUS著名的数字供电芯片Digi+ EPU举例。

CPU VRM Switching Frequency、CPU Voltage Frequency:CPU的供电部分是一颗或一些PWM开关芯片控制,它的作用就是调节MOS管的开关频率,开关频率越高CPU供电越平顺,波纹越小,同时MOS管的发热也会更大。

CPU Current Capability:CPU电流限制,可以突破100% CPU电流限制,以在防止CPU在高负荷下被系统降频。

CPU Over Temperature Protection、CPU VRM Thermal Control:CPU供电过热有可能会限制CPU性能,但长期过热有可能会损坏供电。

CPU Power Duty Control:动态调整每个供电相位的功率以适应他们的温度和电流消耗。

CPU Power Phase Control:CPU电源相位控制,以决定是否在系统空闲时停掉几个供电相。如果此项设置为Extreme,则CPU Vcore Spread Spectrum不起作用。ASUS原话说:用户可以开启CPU Spread Spectrum选项来降低供电的EMI干扰提升系统稳定性。如果CPU VRM switching Frequency没有设置为“Manual”(手动)而且CPU Power Phase Control没有设置为Extreme时,CPU超频频率较高时依然建议开启CPU Spread Spectrum来提升系统稳定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