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转鼓式生物反应器(转鼓式生物反应器适用于)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05 18:28   点击:179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转鼓式生物反应器适用于

  中国摩托车之最   ●第一辆摩托车   1951年7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第六汽车制配厂仿照德国迅达普K500型摩托车,生产出了我国第一批定名为“井冈山”牌的摩托车。(该车的命名词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颁布,为了永远记忆井冈山的英勇斗争。)该车发动机为双缸对置型四冲程风冷式,气缸容积498ml,发动机功率11.8Kw,最高车速110km/h,自重195kg。“井冈山”牌摩托车的问世,开创了我国摩托车生产的历史。   ●第一辆边三轮摩托车   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第六汽车制配厂为满足部队作战的需求,参照苏式M72型样车增加边斗,试制出边三轮摩托车,并投入批量生产,当年生产“井冈山”牌边三轮摩托车1487辆。这是我国最早的边三轮摩托车。   ●第一辆后三轮摩托车   1951年6月,上海利通机动三轮车制造厂(厂址在上海市南昌路)试制出我国第一批后三轮摩托车。1951年国庆节期间,该厂王尔荣工程师带着该车去北京向重工业部汇报,并在华北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上陈列。   ●第一辆在国外展出的摩托车   1955年1月,“井冈山”牌摩托车参加了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国际博览会的展出活动,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产摩托车第一次在国外展出。   ●第一辆军用重型摩托车   1957年9月,南方动力机械公司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批750型军用重型摩托车发动机;1957年11月30日,南昌飞机制造公司装配成功我国第一辆750型军用重型摩托车。在第二年于北京举办的首届军工企业民品展览会上,该车获重大民品试制奖,被定名为“长江750摩托车”。   ●第一辆750型大排量正三轮摩托车   1969年3月,江西赣江机械厂在长江750边三轮摩托车的基础上改装设计成正三轮摩托车;当年试制出样车,并小批量生产,型号定为长江750Z正三轮摩托车。   ●最早的机动脚踏两用摩托车   1958年4月27日,济南自行车零件厂(济南轻骑摩托车总厂的前身)仿照苏式机动自行车,制造出了“卫星牌”机动、脚踏两用车。该车装有单缸汽油机,百公里油耗仅为1.2升,全车重量比一般自行车约重5kg,亦可人力驾驶。1958年3月,上海自行车厂仿制出10辆安装原苏联д4发动机的永久“101”型机动脚踏两用摩托车,后来又按法国样车仿制出永久“102”及“103”型机动脚踏两用摩托车。此两种车是我国最早的机动脚踏两用摩托车。   ●最早的50型摩托车   1964年9月,济南自行车零件厂(济南轻骑摩托车总厂的前身)以原苏、捷两国联合开发的佳娃50型摩托车发动机为样机,车体设计则参照自行车形式研制出我国最早的50型摩托车3辆参加济南市国庆15周年的游行,故取名为轻骑“15型”。1980年,该厂生产的轻骑“15型”摩托车突破了年产万辆的大关。   ●最早的125型摩托车   1977年11月,河北邮电摩托车厂研制的“河北125型”摩托车通过了河北省沧州市机械局组织的技术鉴定,投入批量生产。1981年改名为友谊YY125型摩托车。这是我国最早的125型摩托车。   ●最早的250型摩托车   南昌飞机制造公司按照原捷克佳娃250型摩托车,在1958年内试制成功250型摩托车。当年7月1日,我国首批2辆长江250型摩托车试制出品。   1960年4月北京摩托车厂按照长江250图纸生产了59辆长城牌604型两轮摩托车,至1963年共生产该型车213辆,1966年后改名为“东风牌”,从此,开创了我国250ml级民用两轮摩托车的生产历史。   1960年3月,上海自行车二厂从北京摩托车制造厂取得了南昌飞机制造公司测绘的图纸,完成了第一批15辆幸福250摩托车的试制。东风250和幸福250型摩托车是我国最早生产的250型摩托车。   ●最早的300型摩托车   1958年5月,上海石油公司成立摩托车试制小组,在没有图纸,也没有搞测绘的情况下,完全按照英国“大炮”(300ml、单缸、风冷、四冲程)型摩托车零件实样加工,仿制成新车取名“海燕”,在1958年五一节前完成了一辆样车的试制。这是我国第一辆300型摩托车。   ●最早的350型摩托车   1965年9月,上海摩托车制造厂以原捷克“佳娃”350型摩托车为样车,仿制出5辆幸福350型摩托车。   ●最早的550型摩托车   1958年5月,上海综合联社摩托车修理合作社按英国“爱雷”(550ml、单缸、风冷、四冲程)摩托车仿制出3辆样车。新车取名“闪电”牌,用以比喻摩托车速度像闪电一样快速。这是我国第一辆550型摩托车。   ●最早的650型摩托车   1987年1月,南方动力机械公司在长江750F发动机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出一种宽度和容积减少,而功率增大、性能更优良的长江650发动机,填补了国内空白。1990年,江西赣江机械厂研制出我国第一辆冠军GJ650型二轮摩托车。   ●第一辆东海750型摩托车   1970年2月,上海摩托车厂为适应部队需要,承接了东海750型军用边三轮摩托车的试制任务。东海750型车是在长江750型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的车型。该车参照了英国凯旋(Triumph)公司“胜利”650型摩托车发动机结构,采用四冲程自然风冷式、直列双缸发动机,并带有电启动装置。   ●第一辆800型摩托车   1979年,航空工业部决定仿制西德BMWR80,以满足部队对重型摩托车的要求。该型发动机的容积为797.5ml,结构与长江750类同,其最大功率为29.4Kw(5800r/min),最大扭矩为49N·m(5200r/min)。1980年12月,试制出样机6台。   ●第一辆900型摩托车   1974年12月,南方动力机械公司自行设计研制出我国第一台长江900摩托车发动机。该机为双缸、水平对置、风冷、四冲程汽油机。1975年10月,江西赣江机械厂在南方动力机械公司等单位的协助下,完成了首批2辆长江900摩托车的研制任务。   ●最早的250型货运正三轮摩托车   1961年11月,北京市摩托车制造厂试制出“长城”牌(1966年更改为“东风”牌)BM020型货运正三轮摩托车,发动机为单缸、风冷、二冲程型式,当年生产了200辆。   ●最早的250型三轮客车   1964年4月1日,上海自行车二厂与宝山农机厂、五金配件厂合并,成立上海摩托车厂,并厂后开发的第一个新产品就是250三轮客车,即250K型摩托车。该车是在幸福250型二轮摩托车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在沪、苏、杭、穗、京、津、沈等大中城市受到用户欢迎。   ●最早的250型客货三轮车   1966年7月,北京市摩托车制造厂在长城BM021型货运正三轮摩托车的基础上,改进设计成“东风”BM021J型客货正三轮摩托车,可乘座四人,并带少量货物,当年生产200辆。   ●第一辆转子发动机摩托车   1969年12月,江西赣江机械厂土法上马,研制出我国第一台长江470转子发动机摩托车。该车发动机采用单缸全风冷、离心叶片风泵转子,偏心距16mm,排量467ml。由于该车在较重负荷下行驶,过热较为明显,尚未投入批量生产。   ●最早的电启动摩托车   1969年冬,中苏边境事件后,部队急需一种功率大、启动迅速、速度快的摩托车,上海摩托车厂奉命承接了这一任务,于1970年2月试制出我国首辆大功率电启动摩托车样车,取名为东海750型军用边三轮摩托车。该车采用四冲程大功率发动机,汽缸工作容积746ml,最大功率26Kw(5500∽5600r/min),最高车速120km/h,启动方式为电启动兼脚踏启动。这是我国最早的电启动摩托车。   ●最早采用盘式液压制动的摩托车   1982年5月29日,南昌飞机制造公司研制成功的长江750J-1型公安警车上,其前轮采用了先进的盘式液压制动器,克服了机械鼓式制动器反应迟钝、制动力小等缺点。该车是我国最早采用盘式液压制动的摩托车。   ●最早采用交流发电机的摩托车   1982年5月,江西赣江机械厂研制的长江750A型摩托车通过部级技术鉴定,投入批 量生产。该车采用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最新改型设计的2P78FM发动机(长江750F发动机),其发电机由65W的直流发电机改为了280W的交流发电机,从而克服了老长江750型车夜间行驶时,喇叭不响、灯光不亮的缺陷。该车是我国最早使用交流发电机的摩托车。   ●最早采用驾驶室和倒挡箱的摩托车   1983年5月25日,贵州伟宏机械厂在江西赣江机械厂生产的长江750Z-1型正三轮摩托车的基础上,增加了驾驶室和倒挡箱。1987年,该车曾向孟加拉国出口175辆,创汇23万美元,至1990年该车共生产515辆。   ●最早的踏板车   1987年1月,济南轻骑摩托车厂仿照日本铃木公司80年代研制的车型CY50(蔷薇)研制出了3辆QM50QW(木兰型)踏板摩托车,开创了我国踏板摩托车的先河。   ●最早采用倒车功能的边三轮车   1987年7月,江西赣江机械厂研制的长江750B-2型摩托车通过部级技术鉴定,投入批量生产。该车采用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最新设计的具有倒挡功能的发动机(该发动机具有4个前进挡、1个倒挡和1个空挡)。   ●最早采用幅板式轮辋的摩托车   1989年12月,南昌飞机制造公司推出的长江CJ750Z(MTD)新型正三轮摩托车,其轮胎采用4.5-12规格的微型汽车胎,轮辋采用幅板式结构,免除了过去幅条式轮辋需要经常调整、穿编幅条的麻烦,大大提高了维修方便性。   ●最早使用无内胎轮胎的摩托车   1994年10月,江西赣江机械厂研制的冠军650和冠军750二轮摩托车通过部级技术鉴定,投入批量生产。该车率先采用无内胎式安全胎。使用这种轮胎后,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即使轮胎被穿刺,还可以继续行驶一定距离,而且补胎非常方便,只要用专用补胎枪将合适大小的橡胶打入轮胎便可,无需拆下轮胎。   ●最早使用并列双缸机的摩托车   1995年 ,我国春兰公司独立研发出了并列双缸、四冲程摩托车发动机,填补了国内空白。该发动机安装在春兰“虎”CL125-3和春兰“豹”CL125-2型摩托车上,这是我国最早使用并列双缸机的车型。该车一上市就十分火爆,至今畅销不衰。   ●第一辆水冷摩托车   1997年,我国春兰集团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水冷摩托车发动机——春兰173mm单缸水冷四冲程发动机,安装在春兰公司自行开发研制的春兰“海豹”CL125T型摩托车上。该车的水冷却系统由散热器、水泵、风扇、节温器等部件组成,在缸套及燃烧室周壁上铸有适当容量的水腔。这是我国最早使用水冷机的摩托车,同时也是我国踏板摩托车首次使用水冷却系统的车型。该车的百公里油耗仅为1.8L/100KM,比同类型普通摩托车的油耗下降17%,已经跨入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最早使用铝合金车架的摩托车   1998年,西藏珠峰工业有限公司开发的珠峰ZF150-2型摩托车采用压铸铝合金车架;铝合金质量小,可减小路面行驶摩擦力,行驶起来更快捷。这是我国最早使用铝合金车架的摩托车。   ●最先使用4气门新技术的摩托车   1999年,春兰公司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V型双缸水冷四气阀250摩托车发动机,安装在春兰“虎神”CL250型车上。该车采用了先进的双顶置凸轮轴、4气门(DOHC4)新技术,较之传统的2气门结构,对汽缸的换气性能及气门结构的运动性能有较大改善。该车是我国最早使用4气门新技术的摩托车。   ●最早使用V型双缸机的太子车   1999年4月,春兰公司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V型双缸2V60M型汽油机,填补了国内空白。V型双缸机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美式太子车”必备的发动机,它的出现结束了国产太子车无法匹配国产V型双缸机的历史。春兰“虎神”CL250型太子车配装该发动机后便成了我国最早使用国产V型双缸机的摩托车。   ●最早使用集成电路电子点火器的摩托车   上海幸福XF125、重庆嘉陵JH125和广州五羊WY125等四冲程摩托车的电子点火器,使用了一种型号为4213的专用模拟进角集成电路,与传统的波形进角电子点火器相比较,点火提前角可根据发动机的不同自动调节,改善燃烧,获得较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随后,轻骑GS125和豪爵125等车的电感式点火系统采用名为2918的集成电路芯片,这些车是我国最早使用集成电路电子点火器的摩托车。   ●最早使用数字点火器的摩托车   1999年,春兰公司自行研制的春兰CL250踏板摩托车上,应用了计算机精细控制,实现各工况最佳点火角度的数字点火器。该车不但功率大、扭矩大、噪声低、油耗低;而且排放很低,大大优于国家标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该车是我国最早使用数字点火器的摩托车。   ●最大排量的太子车   1999年4月,春兰集团首次研制成功了春兰“虎神”CL250太子车,该车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最大排量太子车。此外,1998年,西藏珠峰工业有限公司与日本雅马哈公司合作生产了一款高性能、高品质的珠峰ZF250型太子车。该车采用了雅马哈低重心的OHC、V型双缸、空冷、四冲程排量250ml发动机。该两款车是我国目前最大排量的太子摩托车。   ●最大排量的踏板摩托车   1999年,春兰公司自行研制的春兰173mm单缸水冷四冲程发动机以优异的性能指标通过了国家鉴定,这是我国首创的大排量卧式发动机。该发动机已经应用到春兰CL250踏板摩托车上。   该车运用了水冷、顶置凸轮结构等一系列世界先进技术,其功率、扭矩、噪声及油耗等各项指标远远优于国家标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最大功率可达13Kw;最大扭矩可达18N·m;最大加速噪声仅70分贝;平均油耗仅为1.8L/100km,比普通踏板车省油17%。   ●最小排量的摩托车   1999年,我国轻骑集团应国外厂商的订货要求,研制出了我国最小排量的袖珍娱乐式摩托车。这种袖珍式摩托车是一种带汽油机动力的机动滑板车,能展开也能折叠,驾驶者可以站在踏板上,也可以坐在简易车座上,像骑自行车那样,两手紧握一字形车把控制行驶方向。该车采用单缸、二冲程、强制风冷式发动机,工作容积22.5ml,功率0.75Kw,点火方式采用先进的电子点火。整车结构简单、性能优良、制造精细,像一件精致的工艺品。   ●最早使用排气催化转换器的摩托车   1999年4月,我国轻骑集团研制的高效净化消声器及绿色环保摩托车开发成功。该高效净化消声器实质上是排气催化转换器,也称触媒反应器。它是在金属材料的载体上涂上一层贵金属(铂、铑、钯等合金)的触媒,将其置于消声器中,利用催化转换反应使废气中的有害成份还原或氧化,达到净化排放的目的。1999年,轻骑集团在TB系列和AG系列摩托车上首次使用了30000套排气催化转换器,成为我国最早成批使用排气催化转换器的厂家。安装了排气催化转换器和二次空气导入装置的摩托车基本上可以达到欧洲1号排放标准的要求。   ●第一辆小排量四冲程电喷摩托车   1999年2月,春兰集团与奥地利AVL内燃机研究所合作开发了新型电喷摩托车发动机,成功地推出了中国第一辆电喷摩托车——春兰CL125-6。它采用直列双缸、风冷系统、四冲程、顶置凸轮轴结构,保持了原244FMI原有的结构,不同之处是设置了一些专用传感器,采用4+1方式,在发动机上装备了进气温度、发动机转速和曲轴相位、缸头温度、节流阀体位置传感器;另一个是在ECU电控单元中安装了一个大气压力传感器。   ●第一辆燃料电池摩托车   世界上第一辆燃料电池摩托车在我国台湾面世,它标志着中国人开始加入这一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科技的竞争。   ●最早的液化气助力车   2000年6月,我国春兰自动车集团研制出液化气助力车,该车设有泄漏保护器、减压稳定器和空气燃气混合行驶控制器,使用安全,换气方便。同年11月,上海幸福摩托车总厂研制开发出XF135QMA-2型(排量36ml)液化石油气助力车发动机,通过1500km道路试验,其起动、怠速和加速性能皆为良好,特别是排放污染指标已达到了ECE R47标准。这两种车是我国最早的液化气助力车。   ●第一辆大排量公路赛车   2000年12月15日第一辆宗申750出炉,这是我国第一辆大排量公路赛车。民营企业重庆宗申集团推出的我国第一辆自行设计的大排量赛车——宗申750,填补了我国摩托车行业自主开发设计大排量摩托车的空白,并掀起了我国摩托车工业的一场产业革命。

2. 生物反应器种类

 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是指利用自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具有特殊降解能力的微生物接种至液相或固相的反应系统。目前研究得最多的两种反应器是“升降机型反应器”和“土壤泥浆反应器”。升降机型反应器是通过水相的流动来提供适当的营养、碳源和氧气,从而达到降解土壤中污染物质的目的。与固相系统相比,生物反应器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将污染物进行有效降解。该生物反应器技术已经应用于有机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中。

  

  生物反应器优点

  1、成本低

  2、设备简单

  3、效率高

  4、产品作用效果显著

  5、减少工业污染

  生物反应器对比反应器的优点

  1、生物反应器是用于生物反应过程的容器总称。包括酶反应器、固定细胞反应器、各种细胞培养器和发酵罐等。总之是利用生物细胞或者酶的活性来催化反应进行的特殊场所;

  2、用生物反应器优于化学合成反应器的优点是:高效,稳定,成本低,可反复使用。

  3、比如:用乳腺生物反应器主要优点有:产品质量稳定;成本低廉;研制开发周期短;无污染;经济效益显著。

  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优缺点

  优点

  主要是具有比其他生物反应器更强的抗杂菌污染的能力,流动性也更为均匀,且反应器本身结构简单,不具反应液泄漏点和卫生死角操作费用也很低。

  缺点

  相对来说较少,主要是高密度培养时混合不够均匀。

3. 鼓泡式生物反应器

与填充塔、板式塔相比,鼓泡反应器的主要特点是液相体积分率高(可达90%以上),单位体积液相的相界面积小(在200m2/m3以下)。

当反应极慢,过程由液相反应控制时,提高以单位反应器体积为基准的反应速率主要靠增加液相体积分率,宜于采用鼓泡反应器。

当反应极快,过程由气液相际传质控制时,提高过程速率主要靠增加相界面积,则以采用填充塔或板式塔为宜。

4. 简述生物反应器的发展趋势

参与均相液液混合的液体必然是互溶的流体,搅拌操作的目的是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互溶物料达到分子级的均匀混合。互溶物料之间不存在物相界的分界面,在混合过程中,对物料流动时的剪切速度要求不高,但要求达到充分的对流循环。首先,在整个搅拌槽内应该做到无死角,使槽内各处流体的流动均匀。

然后,还要求流体的流动达到一定的湍流强度,以使得物料能在短时间内被均匀混合。

在均相液液混合过程中,两种物料首先以块团的形式进行相互结合。随着搅拌的进行,这些块团被逐渐打碎而变小,但每一块团仍是同一种物料,这个过程称为宏观混合过程。在宏观混合过程中,实际上已开始了两种物料块团间的分子量级的相互扩散,只不过这种扩散过程同块团被打碎而变小的过程相比不占主要地位。当物料的块团足够小以后,搅拌继续进行时,两种物料块团间的分子量级的扩散过程开始占主要地位,这个过程称为微观混合过程,正是在微观混合过程中,两种物料的均匀调和操作才最终完成。

对不同粘度的物料以及在不同的流动状态下,宏观混合过程和微观混合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是有区别的。对于低粘度流体,在湍流状态下,两种物料块团间的分子量级的扩散过程作用得很快。因此,调和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将主要由宏观混合过程所决定。而对于高粘度流体在层流状态下的搅拌操作,宏观混合过程和微观混合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大致相当。

5. 转瓶工艺与生物反应器

、发酵生产流程三个阶段:

上游、中游和下游。

(1)先进行高性能生产菌株的选育;

(2)然后在人工或计算机控制的生化反应器中进行大规模培养,生产目的代谢产物;

(3)最后收集目的产物并进行分离纯化,最终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2、现代意义上的发酵工程是一个由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技术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开放性的学科。发酵工程经历了“农产手工加工——近代发酵工程——现代发酵工程”三个发展阶段。

1、手工加工

发酵工程发源于家庭或作坊式的发酵制作(农产手工加工),后来借鉴于化学工程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近代发酵工程),最后返璞归真以微生物生命活动为中心研究、设计和指导工业发酵生产(现代发酵工程),跨入生物工程的行列。

2、近代发酵

原始的手工作坊式的发酵制作凭借祖先传下来的技巧和经验生产发酵产品,体力劳动繁重,生产规模受到限制,难以实现工业化的生产。

于是,发酵界的前人首先求教于化学和化学工程,向农业化学和化学工程学习,对发酵生产工艺进行了规范,用泵和管道等输送方式替代了肩挑手提的人力搬运,以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操作,把作坊式的发酵生产成功地推上了工业化生产的水平。发酵生产与化学和化学工程的结合促成了发酵生产的第一次飞跃。

3、现代发酵

通过发酵工业化生产的几十年实践,人们逐步认识到发酵工业过程是一个随着时间变化的(时变的)、非线性的、多变量输入和输出的动态的生物学过程,按照化学工程的模式来处理发酵工业生产(特别是大规模生产)的问题,往往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从化学工程的角度来看,发酵罐也就是生产原料发酵的反应器,发酵罐中培养的微生物细胞只是一种催化剂,按化学工程的正统思维,微生物当然难以发挥其生命特有的生产潜力。于是,追溯到作坊式的发酵生产技术的生物学内核(微生物),返璞归真而对发酵工程的属性有了新的认识。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属性的认定,使发酵工程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发酵工程进入了生物工程的范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