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凯式定氮分析仪(凯氏定氮仪装置图)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6 23:22   点击:85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凯氏定氮仪装置图

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蓝绿色。没变色说明吸收液中氨的量不够,有可能的原因:蒸馏时加入的NaOH量不够;漏斗下端未保持液封,有氨逸出;微量凯氏定氮蒸馏装置的密封性不好;消化时加入的硫酸钾过多,使消化体系温度过高,引起已生成的铵盐发生热分解而造成氨损失。

2. 凯氏定氮仪器

根据凯氏定氮原理测定需要三个步骤,即消化、蒸馏、滴定。

消化:将含氮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与浓硫酸和催化剂(硫酸铜或凯氏消化片)一同加热,使蛋白质分解,其中碳和氢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逸出,而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NH3)并与硫酸结合形成硫酸铵。(铵 NH4+)

消化过程:微火加热煮沸,烧瓶内物质炭化变黑,产生大量泡沫,泡沫消失后加大火力保持微沸状态,至液体成蓝绿色澄清状态后继续加热 05-1h,结束后冷却。(可使用自动消解仪完成前处理工作)

蒸馏:得到的溶液经稀释定容后加入NaOH,蒸馏释放出NH3,冷凝之后收集于硼酸溶液中。

蒸馏过程:先将消化好的样品进行稀释,加入NaOH,经过加热后产生的氨气进入冷凝管,经过冷凝之后流入装有硼酸溶液的接收瓶中。形成硼酸铵。(硼酸溶液中加有混合指示剂,形成硼酸铵之后吸收液由酸性变为碱性,颜色由紫红转变为蓝绿色。)

滴定: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根据盐酸消耗的量来计算出氮的含量,然后乘以相应的换算因子,即得到蛋白质的含量。(滴定是指一种定量分析的手段,也是一种化学实验操作。它通过两种溶液的定量反应来确定某种溶质的含量,是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指示滴定终点,然后目测标准溶液消耗体积,计算分析结果。)

滴定过程: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入硼酸铵溶液中,使溶液的颜色由蓝绿色变为浅红色。

3. 凯氏定氮装置图片

凯氏定氮法是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的常用方法。即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用浓硫将有机氮都转变成无机铵盐,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随水蒸气蒸馏出来并为过量的硼酸液吸收,再以标准盐酸滴定,计算出样品中的氮量。

首先将待测物中的氨在加强热及硫酸铜催化,浓硫酸作用下,生成硫酸铵。此过程最终溶液需要呈蓝绿色澄清透明溶液。

第二步是在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通过蒸馏释放出氨,收集于硼酸溶液中。硼酸溶液中提前加入甲基红-溴甲酚绿指示剂,可以观察到溶液由暗红色变为绿色。

最后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标准酸溶液的消耗量计算出氮的含量。滴定过程中,溶液颜色由绿色变为灰绿色为终点。

4. 凯氏定氮仪结构图

凯氏定氮加入有大量的硫酸钾和少量硫酸铜,加热时溶解,冷却后过饱和在浓硫酸中析出结晶

5. 凯氏定氮法装置图

凯氏定氮仪优点

对于所有样品的测定都适用是凯氏定氮法的优点。能够在测定动、植物的各种组织、器官以及食品、土壤等成分复杂的蛋白质的含量时被使用。特别是样品溶液浑浊,用其他方法不能测定,可靠的结果能够通过采用凯氏法获得。

凯氏定氮仪缺点

1、和理论含氮量相比,含碱性氨基酸、酰胺和小分子量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等)偏多的蛋白质含氮量明显非常高,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2、有着相当繁琐的操作过程,要求操作者具有很高的技术熟练度,实验室空气中氨含量会对其产生影响。

3、测定值会由于样品中的非蛋白氮而偏高,所以,在测定前需要先将与样品共存的非蛋白氮去除。

6. 凯氏定氮仪参数

因为有硫酸铜所以显蓝色,

试剂:   所有试剂均用不含氨的蒸馏水配制。   2.1 硫酸铜。   2.2 硫酸钾。   2.3 硫酸。   2.4 2%硼酸溶液。   2.5 混合指示液:1份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5份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也可用2份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1份0.1%次甲基蓝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   2.6 40%氢氧化钠溶液。   2.7 0.025mol/L硫酸标准溶液或0.05mol/L盐酸标准溶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