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免费下载(建筑抗震规范2012下载)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02 05:57   点击:288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建筑抗震规范2012下载

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相当于6级多地震。具体内容如下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3、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4、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按照此划分,大多数建筑通常为丙级,重要的大型公共建筑则为乙级,特别重要的建筑要定为甲级。建筑等级高,抗震设防的标准也要相应提高。对于学校,其中提到“考虑到地震时小学生及幼儿自救能力较弱,应予以重点保护。注意到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对于层数较多的砌体教学楼的层数要求、构造柱、芯柱设置要求已有所提高,但对低层建筑(层数不超过三层)的构造要求仍不高,故本次修订将小学生及幼儿密集程度较高的低层建筑列为乙类。”

2. 建筑结构抗震规范2016

二次结构加构造柱的设计依据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根据建筑结构类型及当地的抗震设防等级不同,按规范中对应的抗震构造措施设置。抗震设防越高构造柱设置要求会越多设置的也会更密集些。但不管什么防设要求,一般都会要求在端部设端柱。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电子版

根据《民用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中第十章,关于转换层结构,尤其是10.2.10条;所有规范中,这一条提及了下位于次梁上的竖向承重构件,不过还是剪力墙,柱子也可以参考。

1. 尽量使得结构受力合理化,以保证安全,节约建筑成本。

2. 当受力不合理时,结构应保证受力构件的可靠。

结构设计时,优先执行第一条。

布置次梁的目的:

1.板上有荷载,直接作用于板不合理,通过在荷载下布置次梁,把荷载传递到主梁上再传递到柱子,基础。

2.板跨度太大,不经济。

因此要看具体情况,有几个原则,

1.连续梁可以考虑塑性变形的内力重分布有调幅因此单跨好。

2.目的是为了减小板计算跨度,因此考虑板的长度,比如4X9m,可以设两根次梁把板分隔成4X3m。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电子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5》还没有出台,目前仍在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于2010年08月1日出版,2010年12月1日执行至今。是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基础上结合汶川地震进行的局部修改。

5. 建筑抗震规范2010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4.2 天然地基和基础   4.2.1 下列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1 砌体房屋。

  2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黏性土层的下列建筑:   1)一般的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   2)不超过 8 层且高度在 25m 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   3)基础荷载与 2)项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  3 本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  注:软弱黏性土层指 7 度、8 度和 9 度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小于 80、100 和 120kPa 的土层。

6. 建筑抗震规范2012下载最新版

东峻品牌,英文名DJHM,DJHM/东峻品牌创建于2012年,品牌东峻主营产品涵盖门窗锁,窗户防盗锁,门窗五金,防撞胶粒,家具脚垫,儿童防护窗,铝合金窗锁扣,护锁器,地板保护垫,窗户把手,窗户限位器,衣柜拉手,衣柜门把手,铝合金纱窗,柜子拉手,衣柜门拉手,防撞器,定位锁,防震垫等领域。

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版pdf

抗震设防简单地说,就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设施。抗震设防要求是指经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或审定的,对建设工程制定的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最新版下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5》还没有出台,目前仍在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于2010年08月1日出版,2010年12月1日执行至今。是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基础上结合汶川地震进行的局部修改。

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1版

构造柱钢筋的搭接长度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_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_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及《平法钢筋图集》11G101规定确定的,而不是计算确定的。‍

构造柱设置规范

1、按照抗震规范要求,构造柱主要设置于抗震墙中

2、 120(或100)厚墙 当墙高小于等于 3 m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 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180(或190)厚墙 当墙高小于等于 4m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 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5、当墙长大于 5m(或墙长超过层高 2 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

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高布置。

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2

  2016年与建筑抗震相关的规范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 (2016-06-1实施),涉及到相关规范要进行局部修订条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6年8月1日起实施。

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