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单跨框架设计(单跨框架结构)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04 21:53   点击:291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单跨框架结构

一榀三跨框架的跨度是6.0+2.4+6.0,是个中廊式的公用建筑平面轴线布局,有可能中跨正弯矩很小,或者全是负弯矩,从节约材料的角度说,中跨梁的截面高度应该减小,从框架分析说,中间跨减小高度要单计算该跨的抗弯刚度。

选用三跨相同的截面也没有多大的错误。我倒是觉得一般民用建筑,如果开间不是太大的话,250×500或200×500~550就可以了。

2. 单跨框架结构图片

一、名词解释:

框架共有两层,每层有两跨,这种框架结构就叫“双层两框架结构”。双层可以理解,就是两层结构。而双框架就是断面上是由三个立柱及其之间的横梁构成的两个门型框架结构,双框架是一个稳定的框架结构。

二、框架结构的简单介绍: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框架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或多孔砖、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砌筑或装配而成。

框架结构又称构架式结构。房屋的框架按跨数分有单跨、多跨;按层数分有单层、多层;按立面构成分为对称、不对称;按所用材料分为钢框架、混凝土框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混凝土框架(现浇整体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也可根据需要施加预应力,主要是对梁或板)、钢框架。装配式、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

3. 单跨框架结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抗震等级

1)甲类、乙类建筑:当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该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⑴框架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②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C`、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_VC`.应增大20%;

⑵框架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梁端剪力增大系数≈“应增大20%;

②梁端加密区箍筋构造最小配箍率应增大10%。

⑶框支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宜采用型钢混凝士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②底层柱下端及与转换层相连的柱上端的弯矩增大系数取1.8,其余层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R`应增大20%;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_VR`应增大20%;地震作用产生的柱剪力增大系数取1.8,但计算柱轴压比时可不计该项增大;

⑷筒体、剪力墙应符合下列要求:

抗震等级

②一般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应取为0.35%,底部加强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取为0.4%;③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率应取为1.4%.配箍特征值宜增大20%;构造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1.2%;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宜配置型钢,型钢宜向上、下

各延伸一层。

⑸剪力墙和简体的连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当跨高比不大于2时,应配置交叉暗撑;

②当跨高比不大于1时,宜配置交叉暗撑;

③交叉暗撑的计算和构造宜符合本书第10章10.7条的规定。

4. 单跨框架结构是什么

①单跨矩形闭合框架,跨度一般小于6m。

②双跨和多跨的矩形闭合框架,当结构的跨度较大,或由于使用和工艺的要求,结构可设计成双跨的或多跨的。

③多层多跨的矩形闭合框架,由于工艺要求或者是使用要求做成多层多跨的结构。

5. 单跨框架结构定义

虽然只有三层高,但仍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九米跨度的单跨框架梁截面高至少要800~900mm,十分影响使用空间;这么大跨度的框架结构,没有资质的单位都不允许设计,不但涉及私人财产生命安全,还要顾及公共安全;若委托正规设计院,设计人必定要说服你中间适当位置加框架柱,尽量避免单跨。

6. 单跨框架结构多用于哪些方面

角柱:位于建筑物的转角处,承托不同角度的梁坊的柱叫角柱。角柱按其位置不同,又有角檐柱、角金柱、重檐角金柱、角童柱之分。

主要功能:角柱可以看做是从概念设计的角度出发,对结构的薄弱部位给予加强。所以角柱在计算、抗震构造等方面是有特殊规定的。

7. 单跨框架结构示意图

单跨悬索桥是以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两岸(或桥两端)的缆索(或钢链)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其缆索几何形状由力的平衡条件决定,一般接近抛物线。从缆索垂下许多吊杆,把桥面吊住,在桥面和吊杆之间常设置加劲梁,同缆索形成组合体系,以减小荷载所引起的挠度变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