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浸出法制油设备(浸出法制油工艺流程图)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2 23:42   点击:278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浸出法制油工艺流程图

  油脂浸出过程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由溶剂溶解被破坏的细胞中的油脂,提取量大,且时间短,一般仅15~30分钟,即可提取总含油量的85~90%;第二阶段,需溶剂渗透到未被破坏的细胞中去,时间长而效率低,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最佳“经济时间”。  浸出法制油是利用能溶解油脂的溶剂,通过润湿渗透、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的作用,将料胚中的油脂浸提出来,然后把由溶剂和脂肪所组成的混合油进行分离,回收溶剂而得到毛油,同样也要将豆粕中的溶剂回收,得到浸出粕。这个过程中,基本要素是溶剂和料胚以及决定浸出效果的浸出方式和工艺参数。

2. 浸出法制油工艺流程图片

一、食用油,可分为植物油脂、动物油脂。植物油脂提取方法包括:浸出法、压榨法。食用动物提取方法包括:熔炼法、提炼法。

二、植物油提取:

1.植物油压榨包括冷榨、热榨两种方式。

一般冷榨法在低于60℃的环境下进行加工。油料压榨前不经加热或低温的状态下,送入榨油机压榨,榨出的油温度较低,酸价也较低,一般不需要精炼,经过沉淀和过滤后得到成品油。但是冷榨法出油率只有热榨法的一半。

热榨是先将油料经过清选、破碎后进行高温加热处理,使油料内部发生一系列变化:破坏油料细胞、促使蛋白质变性、降低油脂粘度等,以适于压榨取油和提高出油率。 但是经高温处理后的油料榨出的毛油气味香、颜色偏深、酸价升高,因此必须精炼后才能食用。 热榨油气味特香、颜色较深。精炼方法有三种:

(1) 机械法:包括沉淀、过滤、离心分离,主要是分离悬浮的杂质。

(2)化学方法:包括酸炼、碱炼,此外,还有酯化、养化等。酸炼使用酸处理,主要去色素和胶溶性杂质。碱炼使用碱处理,主要除去游离脂肪酸,氧化主要用于脱色。

(3)物理化学法:包括水化,脱色,水蒸气蒸馏等。其中水化主要除去磷脂,脱色主要去处色素,水蒸气蒸馏用于脱出臭味物质和游离脂肪酸。

2. 浸出法其理论是依据萃取原理。浸出法(通过在原料中加入化学物而提高产出的技艺)的缺点是食用植物油中的溶剂不容易完全清除干净,而所用溶剂多为轻汽油。浸出法制油工艺可分成间歇式浸出和连续式浸出。

三、1.食用动物油熔炼方法。用火加热熔炼,原料经加热熔炼脂肪组织被破坏,油脂流出获得成品。工艺流程包括:备料、浸泡、切块、熔炼、捞渣、过滤、沉淀等步骤。

2.食用动物油提炼法。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经过对油料的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的油脂被萃取出来的一种制油方法。工艺流程是:把油料胚(或预榨饼)浸于选定的溶剂中,使油脂溶解在溶剂内(组成混合油),然后将混合油与固体残渣(粕)分离,混合油再按不同的沸点进行蒸发、汽提,使溶剂汽化变成蒸气与油分离,从而获得油脂(动物油提炼毛油)。精炼工艺包括脱胶、脱酸、脱色和蒸馏脱臭等。

3. 食用油浸出工艺方法

  浸出油是指用浸出制油工艺制成的植物油。浸出法制油工艺的理论依据是萃取原理,它于1843年起源于法国,是一种安全卫生、科学先进的制油工艺。现在工业发达国家用浸出法生产的油酯总产量的90%以上。浸出法制油的优点是粕饼中含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而且粕的质量高,饲养效果好。

浸出油-制作工艺: 浸出法是采用溶剂油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经过“六脱”工艺(即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加工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这也是大豆色拉油的价格一般要低于压榨油的原因之一。

4. 浸出法制油的原理和工艺?

浸出法占8成以上,因为压榨法成本较高。

不算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但就出油率来看,化学方法浸出法大概20%左右,而压榨法作为纯物理方法出油率仅有13%左右,成本区别一目了然。至于优缺点么,从食用的角度来看,压榨法较浸出法有百益而无一害,各种营养成分、有效成分保存相对完美,就是价格确实贵些。

5. 浸出法制油的基本原理

1.压榨法

压榨法是借助机械外力的作用,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的取油方法,目前是国内植物油脂提取的主要方法。

2.浸出法

浸出法是一种较先进的制油方法,它是应用固液萃取的原理,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经过对油料的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油脂被萃取出来的一种方法,多采用预榨饼后再浸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