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电感 编码器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4-11 16:29   点击:29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编码器种类和区别?

编码器( encoder )是将信号(如比特流)或数据进行编制、转换为可用以通讯、传输和存储的信号形式的设备。编码器把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成电信号,前者称为码盘,后者称为码尺。

1.磁性编码器一一使用磁场产生结果。磁极(南北)放置在秤上。特殊的霍尔传感器读取经过某个点的此类极点的通道。

2.光学编码器一一使用通过光盘从源到接收器的光信号。圆盘或刻度具有透明或不透明的标记。来自源的射线通过或不通过它们并且接收器修复它。

3.电感式编码器一一会在某个点响应铁磁或导电金属的存在。这种传感器通过线圈和电磁场工作。

4.电容式编码器一一具有正弦转子。当它旋转时,模拟发射器信号。它的传感器跟踪接收器板上电容的变化并将其转换为信号。

5.电阻式编码器一一在其刻度上使用导电材料的阴影区域和绝缘材料的非阴影区域。当部分通过某个点的滑动触点电路遇到导电和非导电区域。结果被转换成数字或模拟信号。

6.机械编码器一一使用金属盘和滑动触点进行测量。圆盘转动时,有的触点与金属表面接触,有的落入间隙。每个触点都连接到产生信号的独立电子传感

器。

二、编码器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区别?

从大类来分,常见的有光电式编码器、磁编码器和电感式编码器。

三、编码器用网线能代替吗?

切忌直接以五类八芯的民用网线代替编码器电缆。五类八芯通讯线也有确实是双绞屏蔽的,但是网线的双绞结构仅仅是针对民用要求不高的(可以断点再续)的普通网络信号,而屏蔽层是薄铝箔,仅仅对于很高的频率有反射作用,没有能屏蔽掉较低的电磁波,它的电容电感特性与编码器的频率段不符。

并且普通的以太网络信号有校验码与容错设计,允许少量丢信号再补,而编码器脉冲与SSI信号不允许有丢信号发生。

四、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及接线测量?

一、接线方法:

  编码器有5条引线,其中3条是脉冲输出线,1条是COM端线,1条是电源线(OC门输出型)。编码器的电源可以是外接电源,也可直接使用PLC的DC24V电源。电源“-”端要与编码器的COM端连接,“+ ”与编码器的电源端连接。编码器的COM端与PLC输入COM端连接,A、B、Z两相脉冲输出线直接与PLC的输入端连接,A、B为相差90度的脉冲,Z相信号在编码器旋转一圈只有一个脉冲,通常用来做零点的依据,连接时要注意PLC输入的响应时间。旋转编码器还有一条屏蔽线,使用时要将屏蔽线接地,提高抗干扰性。

  二、工作原理:

  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其上有环形通、暗的刻线,有光电发射和接收器件读取,获得四组正弦波信号组合成A、B、C、D,每个正弦波相差90度相位差(相对于一个周波为360度),将C、D信号反向,叠加在A、B两相上,可增强稳定信号;另每转输出一个Z相脉冲以代表零位参考位。

  由于A、B两相相差90度,可通过比较A相在前还是B相在前,以判别编码器的正转与反转,通过零位脉冲,可获得编码器的零位参考位。编码器码盘的材料有玻璃、金属、塑料,玻璃码盘是在玻璃上沉积很薄的刻线,其热稳定性好,精度高,金属码盘直接以通和不通刻线,不易碎,但由于金属有一定的厚度,精度就有限制,其热稳定性就要比玻璃的差一个数量级,塑料码盘是经济型的,其成本低,但精度、热稳定性、寿命均要差一些。

五、电感式编码器原理?

电感式编码器的原理是磁性编码器使用磁性码盘替代带槽光电码盘,磁性码盘上带有间隔排列的磁极,并在一列霍尔效应传感器或磁阻传感器上旋转。

码盘的任何转动都会使这些传感器产生响应,而产生的信号将传输至信号调理前端电路以确定轴的位置。

相较于光学编码器,磁性编码器的优势在于更耐用、抗振和抗冲击。

而且,在遇到灰尘、污垢和油渍等污染物的情况下,光学编码器的性能会大打折扣,磁性编码器却不受影响,因此非常适合恶劣环境应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