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浸出精炼设备(浸出液的精制方法有哪些)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4 17:06   点击:17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浸出液的精制方法有哪些

1)国内菜籽食用油的加工与利用。

A.预榨菜油精炼二级食用油工艺流程:毛油→过滤→水化脱磷→真空干燥→成品油。

B.浸出菜籽油精炼二级食用油工艺流程:浸出菜油→水化(或碱炼)→脱溶→成品油。

C.预榨菜油精炼一级食用油工艺流程:毛油过滤→碱炼→水洗→脱色→脱臭→成品油。

D.浸出菜籽油精炼成精制菜籽油即色拉油工艺流程为:浸出毛油→水化→碱炼→水洗→脱色→脱臭→过滤→成品油。

(2)加拿大低芥酸菜籽油的加工与利用。

A.色拉油生产工艺:

脱酸:通过蒸汽或热水,使油脂水化,然后除去杂质,即将蒸汽导入油脂,游离脂肪酸随蒸汽被蒸馏出来,经冷凝后除去;或者让热水与油脂混合乳化,澄清后以离心机除去磷脂、游离脂肪酸和植物粘液等物质。然后真空干燥,所得产品称为粗油。

碱炼:通过碱炼,可进一步脱去大部分游离脂肪酸、磷脂、色素、铁与铜离子及一些含硫化合物。先加0.02%~0.5%的磷酸在圆柱形铁锅中,60~90℃下处理15—30分钟,再加油量1%~3%的8%~12%浓度的氢氧化钠(烧碱)经10~30分钟的皂化,由于皂化物比重大沉入锅底,放出后称为皂脚;然后在65℃下用水或稀酸洗涤2次,放去水液,再在114℃下加热除去水分,干燥后贮入油柜。

氢化:采用选择性氢化法(温度200℃、压力41.37千帕)或非选择性氢化法(温度135℃、压力413.69千帕)处理时,在蛇管氢化锅中加入0.01%~0.2%的甲酸镍或碳酸镍,以促进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加氢而成饱和脂肪酸,使顺式脂肪酸变为反式异构体,以增加油脂的硬化程度和抗氧化力,并改进油脂香味。如果采用一种叫考夫曼的氢化装置,则可以低于100℃温度下进行,加入40%的Miscella(一种油溶剂混合物),油连续通过催化剂(镍),也可完成氢化过程。油脂中只有少量油酸存在,对油脂品质有所改进。

酯化:这一工序系在95~135℃温度下加热约2小时,也可在有催化剂(0.1%~0.5%的甲醇钠或乙醇钠,也可用钾钠合金)存在的低温(32~38℃)下进行;用水洗涤除去催化剂,通过油脂分子内外的相互酯化,使三油精和三硬酯精形成6种不同的甘油三酯,从而增加油脂的塑性,低熔点的脂变为高熔点的脂,这样便于制造固化的人造奶油。

脱臭:为脱除有气味的黄色物质,如游离脂肪酸、醛、酮和葡萄糖芥苷分解的含硫化合物,应在高温(240~270℃)和加压(5.07千帕的绝对压力)的真实罐中进行蒸馏,经冷却后加入0.005%~0.01%的柠檬酸,以防止氧化。

B.起酥油的制取工艺:主要步骤是速冻,即以色拉油为原料,在附有可充瓦斯气的装置中,使油于2~5℃下进行冷冻,甘油三酯便大量形成晶体,过滤除去,再加入少量防腐剂和抗起泡剂,便制成了半固体乳白色而有塑性的起酥油。一般起酥油在10~16℃温度下,能保持不硬不脆,在33~34℃时保证不软不液化,是制造糕点、面包和人造奶油的原料;一般每1千克起酥油需要1.2千克菜籽油来精制。

C. 人造奶油的制取工艺:以80%的起酥油加20%的其他辅料,如发酵脱酯牛乳、乳制品以及少量的乳化剂、食盐、香料、色素、防腐剂以及其他添加剂,便制成人造奶油。制作时先把油溶性成分加在油内,水溶性成分加在牛奶里,然后按规定比例送去冷却机中,使物料快速冷却结晶,经过切块和包装即成成品。它与动物油相比,含胆固醇低,价格低廉,人造奶油是制造糕点、冷饮的重要原料。

D.调合油的制取工艺:将几种不同的食用油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没有化学反应过程,它的脂肪酸组成较为合理。从食品营养的角度看,任何一种植物油的营养价值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比较合理的油的脂肪组成中,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的比例最好接近1:1:1,只有调合油才能达到这个要求,故又称之为健康油。如果把菜籽油与米糠油或红花油等,按1:1比例调合,其亚油酸含量将提高2~3倍,芥酸含量将降低50%。日本用70%的米糠油和30%的红花油制成的调合油,经试验测定,胆固醇可降低26%;用85%米糠油和15%红花油制成的调合油,可降低胆固醇19%。这样可以提高菜籽油的营养价值,扩大菜籽油的利用范围。

2. 浸出液的精制方法有哪些种类

需要用精炼油设备,菜籽油精炼设备工艺流程: 1.预榨菜油精炼二级食用油工艺流程:毛油→过滤→水化脱磷→真空干燥→成品油。

2.浸出菜籽油精炼二级食用油工艺流程:浸出菜油→水化(或碱炼)→脱溶→成品油。3.预榨菜油精炼一级食用油工艺流程:毛油过滤→碱炼→水洗→脱色→脱臭→成品油。4.浸出菜籽油精炼成精制菜籽油即色拉油工艺流程为:浸出毛油→水化→碱炼→水洗→脱色→脱臭→过滤→成品油。

3. 制备浸出液时,需要注意什么

1.将矿石粉碎、适当升高浸取时的温度、延长浸取的时间、增大浸取液的浓度、充分搅拌等;

2.一般来说,“酸溶”是指用酸(盐酸、硝酸、硫酸或它们的混酸等)溶解矿石(或沉淀)的步骤.这步的目的一般是浸出矿石中所要提取的离子,再通过适当的分离提纯的办法,获取最终的产品.解题时经常问到“酸溶”的相关问题,如怎样提高酸溶时的浸取率,酸溶时发生反应(主反应和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若是用HNO3进行酸溶,还要注意HNO3能氧化Fe2+等反应)等.

4.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

()液体剂型包括:溶剂型、芳香水剂、甘油剂、糖浆剂、酊剂、酏剂、胶体溶液剂、胶浆剂、混悬剂、乳浊剂(二) 注射剂型包括:注射水针剂(溶媒水)、注射油针剂(溶媒油);尚有用其溶媒注射剂乙醇(氢化松注射液溶媒乙醇)、甘油、丙二醇(PEG)等注射剂尚有草药注射剂注射用灭菌粉末(三) 输液剂包括葡萄糖、生理盐水、林格氏液、甘露醇、甲硝唑、复方氨基酸、多元醇、脂肪乳等输液(四) 眼用剂型包括:液体型眼用制剂、半固体眼用制剂(眼膏)、眼用膜剂、眼用注射剂(五) 散剂包括:般散剂、含有剧毒药散剂、含液体组分散剂、含浸膏散剂、泡腾散剂、药散剂、灭菌散剂(六) 浸出剂型包括:汤剂与药合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煎膏剂、冲剂及颗粒剂、油浸剂(七) 片剂包括:素片、糖衣片、肠溶片、吸吮片、咀嚼片、泡腾片和控制释放片(八) 胶囊剂包括硬胶囊和软胶囊硬胶囊又包括:速溶胶囊、冷冻干燥胶囊、磁性胶囊、双室胶囊、肠溶胶囊、缓释胶囊、植入胶囊、气雾胶囊、泡腾胶囊软胶囊包括:速效胶囊、骨架胶囊、缓释胶囊、包衣角囊、直肠胶囊、阴道胶囊(九) 丸剂剂型 丸剂剂型包括:水丸、膏丸、糊丸、蜡丸和浓缩丸 (十) 软膏剂型软膏剂型包括:油脂性基质软膏、乳剂基质软膏和水溶性基质软膏(十) 硬膏剂型 硬膏剂型包括:黑膏药、百膏药、橡胶硬膏(十二) 栓剂(十三) 气雾剂 (十四) 长效制剂(十五) 膜剂 (十六) 海绵剂 (十七) 其剂型 微型胶囊、脂质体、贮库制剂

5. 浸出液制备

土壤浸出液

肥沃的土壤加清水搅拌,过滤后所得到的液体。一般以100克土壤加清水100毫升搅拌,以滤纸滤过而得。用肥沃土壤制成的土壤浸出液,常含有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养料,如无机盐等。制取土壤浸出液用来培养幼苗,观察其生长状况,并与用蒸馏水培养的幼苗的生长状况作对比,可以证明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作用

6. 浸出液的浓缩方法有

对废三元催化剂破碎研磨至少200目,并进行高温焙烧除碳、硫,后经硼氢化钠水溶液还原。并在浸出时加入亚氯酸钠作为氧化剂。

在经破碎研磨、高温焙烧得到的废三元催化剂,加入2~4%质量比的硼氢化钠水溶液煮沸还原,铂族金属活性得到增强。将得到的还原液过滤,配入氯化钠和亚氯酸钠的盐酸溶液,混匀后转入浸出装置。

在85°~ 90°进行浸出时间至少180min,过滤得到固体催化剂,再加入10%HC1酸洗(80°, 20min)和水洗(80°,20min),将洗液和浸出液合并,浓缩,化验。将得到浓缩后的浸出液,进行铂族金属分离,提纯,得到高纯铂族金属。

7. 常用的浸出方法有哪些

因为温度过高,可能会使用溶液起化学反应,从而无法达到溶浸的目的。酸浸是化学选矿中最常用的浸出方法之一。硫酸、盐酸、硝酸、亚硫酸、氢氟酸及王水等 均可作为浸出剂,其中应用最广的是硫酸。

热浓硫酸为强氧化剂,可将大部分硫化矿物转变为相应的硫酸盐。盐酸的反应能力比硫酸强,可浸出某些硫酸无法浸出的含氧酸盐矿物, 但盐酸的价格较高,易挥发,劳动条件较差,设备的防腐蚀要求比硫酸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