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蛋白质的检测实验(蛋白质测定)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8 07:16   点击:18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蛋白质测定

因为氮元素在蛋白质中的平均含量是16%,用1除以0.16得出6.25。

2. 蛋白质测定加碱蒸馏时,应适量加入20%氢氧化钠溶液

1加入氢氧化钠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铵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溢出。

2加入量需要过量,估计样品氮含量,计算所需量,加入量最少超过所需量,还要中和消解过程中未分解的硫酸一般是1.5倍+消解时加入的硫酸量

3溶液颜色变化,如果本来是澄清溶液,此后会变黑、褐灰等颜色

4颜色变化是铜离子的存在的原因,变黑是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变成氢氧化铜。不稳定生成氧化铜(黑色)所致

5如果没有变化,是加人氢氧化钠量不够所致

以上内容又本人经验所得,没有参考任何文献,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3. 蛋白质含量检测方法

Western-blot是一种半定量的检测手段。个人认为如果要通过灰度值来计算蛋白浓度,那就是和内参来做对比,因为内参的浓度是已知且单一条带的蛋白样品。通过待测样品盒内参样品灰度值做对比可以算出待测样品大概的浓度。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因为一般检测蛋白含量的做法都是通过BF,BCA,Lowry之类的检测方法来测的。

4. 蛋白质测定凯氏定氮法

凯氏氮是指凯氏定氮法,是由丹麦化学家凯道尔于1883年建立的,现已发展为常量、微量、平微量凯氏定氮法以及自动定氮仪法等,是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的常用方法。

凯氏定氮法的理论基础是蛋白质中的含氮量通常占其总质量的16%左右(12%~一19%),因此,通过测定物质中的含氮量便可估算出物质中的总蛋白质含量(假设测定物质中的氮全来自蛋白质),即: 蛋白质含量=含氮量/16%。

5. 蛋白质测序

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二代测序又称下一代测序技术,是对第一代测序技术的划时代变革的核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