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年糕伍子胥(年糕纪念伍子胥)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26 17:12   点击:17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年糕伍子胥

年糕源于吴国,在吴国大夫伍子胥死后,越国趁机伐吴,吴国百姓饥饿难忍,于是暗中拆城墙挖地,却发现城基是用糯米所制成,然后百姓们便用糯米砖石制成食物,渡过了难关,而它就是早期的年糕,后来为了感谢伍子胥,每逢过年人们都要制做年糕来祭祀伍子胥。

2. 年糕纪念伍子胥

用糯米制成糕状,以纪念、奉祭他。这种习俗一直沿传至今。因为形如城砖 的糯米糕是在过年时制食的,人们便把它叫做“年糕”,而种类也越来越多。

3. 年糕 伍子胥

通常来说在春节吃年糕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伍子胥,在古时候伍子胥是吴国的国相,它为了拯救全城的老百姓,宁愿牺牲自己,而吴王听信谗言将其杀害,后来老百姓用糯米粉做了一道城墙,所以有着年糕的说法。

在我国传统的春节里,很多地方都有着吃年糕的风俗,其实在春节吃年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吴国为了防止其它国家的进攻,就在城墙的周围修筑了一道坚固的城墙,而吴王成天饮酒作乐。

当时的国相是伍子胥,它担心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就向吴王提到:如今的高墙怎么能低档外敌的进攻,即使挡住了,里面的人也会受到控制,但吴王不听劝告,最后吴国被困数日,里面的粮草不济,伍子胥觉得时日不多。

后来吴王驾崩,夫差继任王位,他听信奸臣谗言,就将伍子胥杀害,之后越国举兵讨伐吴国,将吴国团团围住,最后老百姓用糯米粉做了一道城墙,这样救了全城的老百姓,所以之后用糯米粉做的“墙砖”就称做年糕。

4. 年糕伍子胥记载

吃年糕为了纪念伍子胥

5. 伍子胥跟年糕有什么关系

打年糕,是吴越地区民间美食之一。这一习俗,在浙江海宁由来已久,每到农历年底,农村几何家家户户都有打年糕、吃年糕的习惯,每家每户都会用几斗到几石糯米磨成粉打成年糕,并作为新年中走亲访友的传统礼物。因海宁是个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名城,民间文化积淀深厚,文官武将迭出,他们勤政爱民,忠心报国,屡受升迁,因“年糕”与“年高”同音,故而“年糕”便成了民间祝福亲朋好友“年年高升”的“好口彩”。

关于“年糕”一物的来历,在吴越地区的海宁,至今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从当时军事需要出发,命大夫伍子胥监管筑城,称之为“阖闾大城”。城垣建成后,吴王非常高兴,召集满朝文官武将,设宴庆功。席间群臣纵情酒乐,认为有了坚固的城垣,便可以从此高枕无忧了。见此情景,独有相国伍子胥闷闷不乐。他叫来贴身随从,附耳嘱咐道:“满朝文武如今都以为高墙可保吴国太平。城墙固然可以抵挡敌兵,但里边的人要想出去也会同样受到制约。如果敌人围而不攻,吴国岂不是作茧自缚?忘乎所以,必招祸乱。倘若我遇不幸,吴国受困,粮草不济,你可去相门城下,掘地三尺,可以得到食粮。”随从以为伍子胥喝多了,在说酒话,并未当真。

后来,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当政,听信伯噽馋言,赐伍子胥属镂剑自刎而死。越王勾践闻知,认为吴国失去主将,便乘虚举兵讨伐吴国,以雪亡国之耻。夫差屡战屡败,越军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吴军被困守城中,炊断粮绝,街巷内妇孺忍饥挨饿,哭声惨不忍闻!这时那位随从军官记起伍子胥从前的嘱咐,便急忙召集乡邻一起来到相门外掘地取粮,当挖到城墙下三尺深时,果真发现城砖全是用糯米粉做的。顿时人们激动万分,朝着城墙下跪,叩谢伍子胥。靠这些糯粉城砖救了全城百姓。

当年,海宁地方原属吴境,后封於越国,故有“吴境越地”之称。这里黎民百姓为了怀念伍子胥,从此,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粉做“城砖”,供奉伍子胥。久而久之,为了铭记伍子胥的功迹,就在春节这一天,家家吃年糕,以此来纪念他。以后,这种习俗流传下来,直至今天。春节的大年初一的早点,人们吃的是菜煮年糕,炒年糕或糖熯年糕……这是取其“年年高升”之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